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大談兩岸關係,宣稱「只要有利於雙方人民的,我都不會拒絕,只要有利於兩岸的和平發展,我都不會拒絕、都會去做。」他認為只要心存善念,多些體諒,就能得到中國的讓步。
柯市長講「中國不參加台北世大運團體賽」要體諒,講「雙城論壇」也要體諒,講到「九二共識」「一中原則」時更要體諒「不給對方穿小鞋」。
互相體諒、增加善意很好,但我們發現,柯市長所謂的體諒是「單向」的,沒有「互相」。中國也沒有回以「善意」,仍持續打壓台灣國際空間,阻擋台灣參與WHA;兩岸官方交流中斷與兩岸相關協議擱置,李明哲被捕下落不明,家屬迄今無法透過兩岸司法協議進行人道探視。
柯市長甚至說「少數人的意識型態綁架了整個臺灣的政治」,暗指台灣藍綠兩大陣營「把一個現在沒有辦法實現的統一跟獨立拿來談論」不符合主流民意。儼然柯市長找到了打開兩岸僵局的鑰匙,真不知這自我感覺良好的想像從何而來?
柯市長恐怕沒有意識到,正因為蔡英文總統堅持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關係條例與相關法律處理兩岸關係」,以及堅持以「民意與民主原則處理兩岸政策」。這兩個堅持,捍衛了台灣國家主體性和台灣社會自由選擇國家前途的底線,中方無奈只好採取「打、穩、拉」迂迴戰術,這才給了柯市長在兩岸關係上指點江山機會。
所謂「打、穩、拉」戰術指得是:用各種手段「打壓」台灣國家身分和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提供資源與交流管道「穩定」、「扶持」國民黨等附隨團體以為中國在台內應、透過讓利、交流措施「拉攏」第三勢力或「三中一青」「(青年)一代(基層)一線」等社會階層。
「打、穩、拉」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對台灣中央政府採取封鎖,持續在國際孤立台灣,中斷中央政府間交流,如此才能為中共在台的附隨團體創造輿論空間和勝選機會,而相對中立的團體或者一般民眾則可能因為經濟需要中國,進而在國家論述上配合中國。
中國「打、穩、拉」是沒有政治讓步的,因為中國的最終目的就是換取台灣更多的政治讓步,而不是各讓一步,相向而行。
柯市長自以為超越兩岸政治僵局,實則跳進了中方「拉攏」的統戰圈套。柯市長「以人民的名義」「體諒」中國,其中有沒有為了成就自己的政績和政治聲望,自己給自己穿小鞋,我們不得而知?
但柯市長「體諒」的代價則非常明顯,他讓中方得以軟土深掘,對台灣進一步分而化之,用地方包圍中央,以民逼政,以商圍政。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社會多數人的期待,但相關的協商都必須堅持對等、必須堅持原則,台灣國家主體性和人民自主選擇國家前途的權利是不能讓渡的。
※作者為國會助理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