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核電是AI耗能的救星」 別扯了

吳海瑞    2024年06月24日 07:00:00

前微軟執行長比爾蓋茲的核電廠近日破土,並自稱「兩黨對核電的支持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人工智慧(AI)商機大爆發,也帶來高用電需求,外界關注台灣電力是否足夠因應。



 



以上是沒有直接相干的兩件事,但國內若干媒體引述外電報導省略太多細節,報喜不報憂,加上延續選前台灣缺電炒作,於是有人順勢將其橋接為:(蓋茲的)新世代核電廠是AI耗能的救星!反反核方更見獵心喜,為「核能復興」再找到支撐,指蓋茲都擁核,台灣還非核?



 



美國兩黨支持蓋茲的背景與背後的考量至少有四項。



 



一是,蓋茲的名氣、在兩黨的人脈(過去擔任微軟執行長時政治獻金一定不少)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是,師出有名,蓋茲花了十多年潛心研究氣候變遷的原因與效應,著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如今付出行動,能不支持?



 



三是,華府智庫資訊科技和創新基金會(ITIF)指出,美國在開發高科技核電方面,落後中國最多15年,原因是因為北京政府支持技術發展,並提供大量資金助而獲得競爭優勢。如不支持,說不過去。因此,美國政府允諾提供20億美元的資助(與台積電高達66億美元的直接資金補助,和最多50億美元的貸款,仍有段距離)。



 



四是,核能與核武的關聯性,也許還有國防因素的考量。



 



這些因素與背景,無法移植到台灣兩黨應當支持核能的連結。



 



回頭說蓋茲的核能公司,TerraPower已成立十六年,這回終於才要動工建置第一座測試設施。但做為核心的液態納反應爐,三月份才提交三千多頁的申請文件,目前美國政府還沒有批准。所謂動工破土,僅是核能設施以外的部分。



 



此外,宣稱「最快2030年會正式投入使用」也隱藏變數,一是美國相關部門可能需要用數年的時間來審核申請文件,二是燃料--高含量低濃縮鈾(HALEU)並非唾手可得。



 



英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Register》6月11日指出「蓋茲支持的核電廠破土動工,但不保證有燃料(Gates-backed nuclear plant breaks ground without guarantee it'll have fuel)」,副標體是「TerraPower 的原子設施需要大量低濃縮鈾,而主要製造者是誰…啊,天哪(TerraPower's atomic facility needs lots of low-enriched uranium and who mainly makes it ... ah, jeez)」。原來,主要產地在俄、中,而五月拜登才簽署了全面禁止進口俄羅斯鈾的禁令,若轉向中國購買,美方當局也可能興趣缺缺,英國、南非、及美國(也有一家生產燃料的企業),能供應的量有限,要擴大規模,需另外投入資金和時間準備。



 



就算如期在2030年上路,此一(或此類)反應爐作為AI耗能的解決方案,也不切實際,一是緩不濟急;二是發電容量345 MW太小了(參考點:墾丁核三廠兩部機組就有1900MW)。它的功率僅比大多數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 (小於300MW)稍大一些;報導指出,它還包含一個熔鹽式儲能系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將系統的輸出功率提高到500MW,持續時間可以到5個半小時。就算如此,也還是小。



 



5月底美國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公布最新研究,指出SMR「仍然太貴、太慢(建置速度)、風險太大(Still too expensive, too slow and too risky)」,因此,有人認為以蓋茲電廠的容量規模,商業化能否成功還是問號。



 



最後談談蓋茲創辦的微軟,現在是如何因應的?四月份,位於德國、耗時僅22個月就竣工的的歐洲最大單一太陽能電廠(605MW),微軟、殼牌兩大公司幾乎包了全部產能。



 



五月初,彭博社報導「反映資料中心和AI對電力的巨大需求,微軟與Brookfield的綠色能源部門簽署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企業清淨能源採購協議;自2026年起開始在美國、歐洲提供超過10.5 GW可再生能源容量、相當於10座核電廠」。這個供應量,足足是蓋茲電廠的30倍!



 



至於台灣,經濟部長日前表示,中長期AI實際用電需求,可能得至2028年才會明朗。換言之,從確定需求到電廠的新增(如果不足),是在跟時間賽跑,而建置時間短的再生能源是首選,燃氣(天然氣)可以是備胎,緩不濟急(最有效率的中國,平均建置時間也要七年)的核能,絕非台灣的選項!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