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情現場:台灣】我們和確診案例的距離比想像中近

Hua    2020年05月09日 07:00:00

2019年12月武漢肺炎悄悄地開始蔓延,防疫的日子正式展開。



 



民國84年生的我,對於與疫情共同生活的經驗是第一次,SARS那段期間完全沒有印象,反而是透過這次疫情才了解到當初SARS的可怕。如今因為有了先前的經驗,政府第一時間便有所作為,疫情持續四個多月以來,民眾的日常生活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就我個人來說,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因為過敏,一年四季都有戴口罩的習慣,因此戴口罩的不適與買不到口罩的窘境,至今沒有發生;學校實體及遠端授課完全適應,私心偏向遠端授課,少了舟車勞頓,上課時的心情也輕鬆許多;因為疫情衝擊公司逐漸祭出各種因應措施(分組上班、隔離措施等等),一直在等適當時機離職養病的我,也趁這期間辭去工作。



 



生活步調少了工作,從原本的1.5倍速調降到1.0倍速,同時又因為疫情再降到了0.75倍速。



 



雖然生活沒有受到影響,但習慣卻被影響很多,比如說個人衛生習慣。



 



我不是免疫力很好的人,不分春夏秋冬,任何季節都會感冒,因此對於這次的疫情也更加害怕謹慎。為了將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我隨時帶著酒精,只差沒當作香水在噴;口罩怎麼折、怎麼收也是斤斤計較,深怕跟病毒親密接觸;人多且密集的熱門景點一概不去(有時候教室也是),避免任何的飛沫傳染,宅宅技能點好點滿、發揮極致。



 



我應該可以獲得防疫好寶寶章吧?



 



然而,生活步調放慢許多,心情卻反而更加焦慮、煩躁上升到1.5倍速。



 



疫情初期我一直認為這一切都離我非常遙遠,但直到我從家裡聽到新聞上一家四口從義大利回來的確診案例,居然是親戚的同事時,那瞬間我深刻地感受到疫情與我的距離比我想像中近太多了。我會被感染嗎?該跟同事、同學們說嗎?該居家隔離嗎?我該做些什麼嗎?這些名為害怕的慌亂及焦慮佔據了我,儘管知道政府與醫護人員都在前線保護我們,但看著每天持續上升的確診案例,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某次在學校上課時與同學聊到,這學期真的是完全沒心情上課。學校只開正門,其他門全部關閉、謝絕訪客進入、師生進入校園要檢查證件等等,種種措施都是為了防疫,但無疑是在每個人身上壓著無形的壓力,害怕染疫的壓力、害怕身邊的人是無症狀者的壓力,甚至看著班上七、八十人坐在一起時,害怕群聚感染的壓力。



 



但這股害怕也隨著疫情的延續降低了許多,因為與全世界相比,台灣是現在相對安全的地方,確診人數一天天的減少,甚至出現了連六天都零確診的喜訊;面對WHO的不友善,無論政府的呼籲或是網紅、公眾人物與民眾集資替台灣發聲等等,這些力量都讓我的心情逐漸地回復平靜,我相信不少人都有相同的感受。



 



這次疫情影響日常生活的程度微乎其微,這全都要感謝政府與第一線防疫人員。迅速、果斷的政策,守護了重要的防疫物資;智慧、科技的APP讓民眾得以快速方便的取得口罩;無私、辛勞的藥師為民眾發放口罩;無畏、無懼的醫護人員在前線照護確診病患。為這場防疫付出的人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身為台灣人,真的非常幸福。儘管生活還是有些限制,但為了打贏這場仗,期望每個人多點耐心、多點鼓勵,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台灣加油,少點謾罵,我想這場仗我們可以贏得更漂亮。



 



※作者為待業中的進修部大四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