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疫情下的另一個考驗是忍受孤獨

黃宇瑄    2020年05月16日 07:00:00

脫下口罩,結束一整天忙碌的行程,接下來是連續兩天的周末假期,而我的行程安排計畫原則上還是在家裡度過,這已經是不知道多少個在家度過的周末了。



   



肺炎自去年11月延燒至今,雖疫情目前大致呈現趨緩現象,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在這段漫長的戰役中,政府呼籲民眾盡量待在家,減少外出並且避免群聚感染,因此也衍生出了許多問題,像是焦慮、過度恐慌、心情低落等憂鬱傾向。



 



每天的最新疫情消息,是否讓你感到慌張?當你看到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他國死亡率大幅提高,而你不知所措嗎?



   



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疾病專刊(Lancet Psychiatry )刊登了一篇文章,告訴民眾正值疫情顛峰期間更要注意心理健康。影響情緒的原因有非常多種,例如過度的關注疫情新聞,導致情緒上的焦慮、害怕,《JMIR mHealth and uHealth》於2019年9月一篇相關研究建議有情緒問題的民眾,可以利用手機APP等應用程式來記錄自己每天的憂慮症狀,作為調整及穩定心態的一個參考。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也錄製了針對情緒相關的防疫宣導影片來應對疫情的壓力,透過影片內容我們可以實施下列幾點:



 



做好基本的防疫措施,例如勤洗手、戴口罩/不過度觀看疫情新聞,每日建議不超過30分鐘/多運動並吸收防疫相關知識,保持身心靈健康/與親友聯繫,彼此互相鼓勵/抱持希望,全民合作,戰勝疫情



 



我都做到了上述幾點,那憂慮從何而來?



 



因應疫情,多數人選擇待在家,不得外出,因而衍生出更深層的心理問題,例如孤獨感。



   



平日周末的原定計畫可能是與朋友們相約逛街、出外踏青,但是現在卻被迫待在家,這或許會造成一部份人心中的不適應感,因為他們無法自處,無法聆聽內心的孤獨,心中情緒無處宣洩,內心的壓力被壓抑,最終導致心理疾病。



 



你能夠孤獨嗎



   



看到這邊的你,請試著問問自己,你能夠孤獨嗎?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能處之泰然,面對疫情相關的新聞能夠自行消化所產生的情緒,周末時並不會因為行程的侷限而感到焦慮或是不自在,看到疫情的角度能客觀而真實。



 



其實孤獨與寂寞並不一定能劃上等號



   



蔣勳曾在《孤獨六講》一書中提到:「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的確,當你身陷在情緒漩渦而無法自拔,那便是寂寞,倘若你能安然自得,淡然處理情緒,即使未與他人相伴也不會感到空虛,那便是孤獨。



   



人要耐得住孤獨



   



肺炎的延燒也讓許多人開始重視這個議題,開始正視內心的孤獨,有些人在疫情中渾渾噩噩,無法順利代謝掉負面情緒,因此孤獨而寂寞,若你能夠自處,能夠找到生活中的目標,則是孤獨而不寂寞。大多數孤獨而寂寞的人總是在憂慮中掙扎,在不安中胡思亂想,但生命的始終,人總是孤獨的,學習與自己相處,聆聽內心的聲音,也許你可以在寂寞中找到一絲裂縫,突破侷限的框架。



※作者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的大二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