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捱過陣痛讓台鐵「公司化」

鄧鴻源    2021年04月08日 07:00:00

世紀車禍災難發生後,許多人建議台鐵加速公司化,但台鐵「公司化」議題背後潛藏的最大隱憂是:



 



「虧損累累」、「費率太低」、「高薪冗員充斥」、「員工專業素質低落」、「公產私用貪污疑慮」、「後進員工全面非典型契約僱用化」、「再無培養後繼人才的機制與待遇誘因」、「形同特許末代公務員幫派化、當皇帝自任資方取得經營權」、「政府違憲放棄國家任務親自執行之義務」等等。雖然如此,但若不做,還有前途嗎?



 



一向虧損連連的國營事業是英國經濟發展的絆腳石,40年前開始,英國首相鐵娘子柴契爾施展鐵腕作風、力排眾難,相繼將航空、電訊等六家大規模的國營公司開放為民營,結果這些公司紛紛轉虧為盈,給了政府無比的信心。美國也是如此。



 



德國鐵路公司(DBAG)於1994年民營化後,因應全球化,大幅增加其國際性業務、連接陸海空交通轉乘、提供綜合旅遊行程和物流鏈等,致力於提供世界各地載客和後勤的服務,其經營運輸網路包括鐵路、土地、海洋和空中貨運部門等,已成為歐洲最大之運輸企業。



 



日本國鐵亦是個單一的巨大組織,擁有分散於各地的四十萬名員工,管理上更顯困難。最後,不穩定的勞資關係更加速國鐵營運惡化,日本國鐵在民營化前共虧損了28.3兆日圓。龐大的債務利息壓力,致使日本鐵路事業於1987年毅然走上民營化之路。目前也是轉虧為盈。



 



平心而論,台灣客運與中華電信開放民營化,服務品質與效率確實有比原來好很多,因為民營化,公司化會很快的把常喜歡「摸魚」的汰除。還有台塑石油,不是比中油服務品質好又有績效嗎?畢竟國營事業員工心態老大,如同軍公教一樣。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台鐵民營化背後的隱憂,其中就包括了若民營化考慮成本概念,部份小站恐面臨縮減或廢站情況,再來就是票價會隨著連續假期的需求激增而飆高。



 



怎麼會呢?目前各種交通工具十分發達,有高鐵與公車客運可以選擇,何況汽車與機車一堆可以轉車,火車可能直接開到自家門前嗎?



 



它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應以歐美日為師,才能避免養一堆米蟲,否則對社會大眾並不公平。



 



※作者為大學教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