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4年推出的美國好萊塢電影「魔鬼終結者」,席捲全球成為經典系列,不但捧紅了健美比賽冠軍出身的阿諾史瓦辛格,也引發了科技倫理的爭議:乍看是造福人類的科技,會不會有一天反而毁滅人類?
哪一種科技最可能毁滅人類?何時?
「魔鬼終結者」對第一個問題提出的答案是人工智慧(AI)。第二個問題呢?電影中設定從未來回到過去的機器人與人類,是來自2029年──距離現在還有6年?
當然,這只是科幻編劇的想像,不能當做準確的預言,可以確定的是,現實世界中點點滴滴的發展,已經令有識之士開始擔心,人類似乎正不由自主地走進自我毁滅的陷阱中!於是,限制人類發展人工智慧的呼籲此起彼落。
如何限制是科技問題,就像電腦病毒一樣,寫病毒軟體跟寫防毒軟體的都來自科技界,有本領限制人工智慧發展方向的,很可能跟發展人工智慧的是同一批人與企業。
誰來限制則是政治問題,就像應對氣候變遷、節能減碳一樣,它是重塑全球遊戲規則的好理由,已開發國家表現面上都不願意棄權,科技領先的美國似乎最積極。
上週,9月13號,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領銜召開了預計9場聽證會中的第一場,多達60名聯邦參議員、外加不知幾位沒得到媒體重視的社團領袖、與一眾高科技公司的創辦人或最高主管都出席盛會。
觀看CNN 拍攝這些科技界巨頭一一到場,讓人聯想起1992年參加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男籃「夢一隊」的那些NBA巨星走進球場的氣氛:有一般人熟悉的微軟比爾蓋茲、差了一個世代的Meta(Facebook)創辦人祖克伯、前一陣子來台參加電腦展的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也有大家較不熟悉,曾擔任Google CEO後又成為美國總統科技顧問的Eric Schmidt、Google現任CEO Sundar Pichai、IBM的CEO Arvind Krishna等人。
當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Tesla馬斯克絕不會缺席,新聞也以他的評論做為頭條,他說:機會雖然很小,但不是零,AI可能把我們全殺死;馬斯克稱之為「文明危機」(Civilizational Risk)。
聲稱要極大化 AI的利益、與極小化AI傷害的舒默,承認這是一件艱難的工作。從他邀請的科技巨頭分別來自軟體界、晶片設計、系統、網路、社交平台等不同產業部門來看,政客們對於AI的現況發展,還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無法分辦出誰是真正的關鍵力量,也因此,需要被限制的AI公司,有可能根本不在被邀請之列──至少外國公司沒被邀請。
事後舒默向媒體轉述,所有與會者,在被問到是否同意美國聯邦政府應該監視AI時,都舉手表示同意。也有與會者私下向媒體透露,關於方法細節方面,沒有共識。
AI的發展水準,美國絕對執世界牛耳,但也絕不表示歐洲與中國等世界強權不擁有部份技術,就算美國國會可以快速立法,管制美國籍公司發展AI的速度與方向,它要如何要求其它國家也比照辦理呢?這又是一個政治問題。
AI在國家權力要素中的軍武國力中,會扮演越來越重要且關鍵的角色,沒有一個有能力發展它的國家會主動放棄研發或應用它,那等於揮劍自宮國家權力。也像很多國際多邊協議一樣,強國會先考慮自身的利益,然後再決定是否支持或拒絕簽字。
現實是,某種多國AI自我設限條約,在美國跟中國都沒簽字之前,是絕不可能成形、也毫無意義。
結論是,即使美國民意代表召開了這場很熱鬧的「AI大拜拜」,電影「魔鬼終結者」中的「天網」──也許不是2029年──但還是有可能出現。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