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如何躲過一劫?

闕志克    2022年11月15日 07:00:00

在這次期中選舉前,識者都認定此選舉將會是對美國民主制度與其選民素質的嚴酷試煉,而且因為認定一般選民只注重經濟議題,對所謂呵護民主,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對試煉的預期結果普遍悲觀。這些觀察家特別關注以下兩個問題:一、川普加持的川普信徒(Trumpist)雖然在共和黨內初選大勝,他們在一般大選面對民主黨和獨立選民時也能勝出嗎? 二、川普團隊背後鼓動組織的「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聯盟在搖擺州的選務首長選舉中可否取得勝利?



 



雖然期中選舉的結果尚未完全底定,但就目前已知的結果已足以斷定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在35位聯邦參議員與435位聯邦眾議員的選舉中,民主黨的總參議員數已達50席,加上副總統則穩居參院多數,喬治亞州的一席參議員尚待12月第二回合補選決定,但已無關大局。共和黨在眾議院席次暫時領先,但即使最後勝出,兩黨總眾議員數的差別應不會超過5席。雖然拜登總統的滿意度只有41%,民主黨這次在眾議院席次的流失數,創過去20年期中選舉的新低。



 



出口選民調查顯示,影響這次期中選舉結果的前兩大考量因素為整體經濟的表現和美國民主的維護。後者之所以變成選民關心的焦點,拜登總統兩次黃金時段的演講,功不可沒,其他平面與電視媒體對此議題的深入剖析與討論,更有推波助瀾、喚醒民智的效果。在選前,一般認為以呵護民主當成投票的考量,太過抽象難解,不足以翻轉民主黨的頹勢。然而事實上,此議題,加上最高法庭廢除婦女的憲法保障墮胎權,在選前幾天就激起一波波民主黨選民的投票登記,最後在所有登記有案的選民中,38.78%屬於民主黨,29.42%屬於共和黨,而28.55%則自稱是獨立人士或不隸屬於任何政黨。



 





作者認為,川普信徒代表的民粹逆流在這次期中選舉本來被視為美國民主的一大劫數。(美聯社)


 



除了成功激高民主黨選民的投票率以外,更有一定比例的獨立選民在面對川普信徒候選人與民主黨候選人時,儘管不怎麼滿意執政黨的表現,但為呵護民主,最後仍將選票投給後者。因此,需與民主黨人競爭、非安全紅區的川普信徒普遍選得不好,這個結果證明非共和黨選民的確很在乎他們否定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拒絕在選戰失敗時認輸等違反民主常軌的言行,最後用手中選票確保美國兩百多年來的民主實驗所辛苦建立起的民主規範、慣例和最佳實踐措施,得以在未來持續運作下去。



 



除聯邦參眾議員外,這次期中選舉還需選出36位州長、27位州務卿和31位州總檢察長。美國聯邦選舉事務,包括總統選舉,由各州州政府全權負責,而總其事者通常是州務卿或州長,而州總檢察長則負責防範不當選舉行為,並在必要時在法庭捍衛合法選舉結果。



 



川普團隊於2020年曾試圖說服幾個搖擺州當責選務官員更動普選選票計數,以期反敗為勝,所幸這些公僕──他們絕大多數為共和黨籍,對美國憲法中一人一票的神聖性都具有高於黨派利益的忠誠度,紛紛拒絕川普的無理要求,遂得以將一場幾乎無可避免的憲政危機化解於無形。川普下台後,其團隊為免重踏覆轍,痛定思痛地領悟到與其事到臨頭才追此求彼,不如未雨綢繆,把「自己人」先選進各州選務首長的位置,才能一勞永逸。基於這個想法,川普團隊揪團結隊組成一個專注於州選務首長競選的聯盟,是為「美國第一」。



 



結果在這次94場州首長競選中,只有14名川普信徒獲勝,其中9名是現任,其他5名是非現任。而5名非現任獲勝者,3名贏得州務卿選舉,2名贏得州總檢察長選舉。最最重要的是,這5名沒有一位屬於八大搖擺州 (內華達、亞利桑那、俄亥俄、密歇根、威斯康辛、賓夕法尼亞、喬治亞、佛羅里達),因此對2024年的總統大選影響不大;也就是說,川普團隊意圖顛覆搖擺州選務的陰謀至此徹底失敗!



 



川普信徒代表的民粹逆流在這次期中選舉本來被視為美國民主的一大劫數。所幸,在極端兩極化的美國社會中,仍存有一批心繫美國民主正常運作的中間獨立選民,願意放下對執政黨的一時不滿,將川普亂黨一舉掃入歷史的灰燼。



 



※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