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綠黨主導外交 德國對中政策將有變化

Dominika Remžová     2022年01月18日 07:00:00

德國總理梅克爾⼀直以來對中國的政策都是「透過貿易改變(對⼿)」(Wandeldurch Handel),⽽梅克爾下台後接任德國總理的舒爾茲同時也是德國社會⺠主黨(SPD)黨魁,曾在選舉期間表達對台灣的⽀持,新任政府所帶領的德國可能對台灣是個新的契機。



 



德國不斷演變的對中政策:延續還是變⾰?



 



德國與台灣的互動關係皆以「⼀個中國」為前提,但在中國⽇益擴張的情況下,梅克爾的對華政策早已深受批評。⽽是否允許華為參與德國5G 基礎設施建設的議題,已引起德國基督教⺠主聯盟的意⾒分歧,例如經濟暨能源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以經濟利益為由為華為護航,⽽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呂特根(Norbert Roettgen)則以安全為由反對。



 



梅克爾基於其政黨的親商導向⼀直強調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但德國官員早在2016年就開始警覺中國領導階層的意圖,當年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Midea Group)收購德國當時⼯業機器⼈最⼤製造商庫卡(Kuka),引⼈憂⼼德國關鍵技術將落入中國之⼿,並在2019年將中國定義為競爭對⼿,以及2021年將中國的⼀帶⼀路定義為霸權政策。也因如此梅克爾的繼任者將會⾯對各式內外部壓⼒。



 



「紅綠燈聯盟」與德國獨立對台政策的前景



 



由德國社⺠黨、綠黨以及⾃⺠黨組成得「紅綠燈」的執政聯盟,也⾯臨到許多挑戰,例如原被視為梅克爾的候選⼈拉謝特(Armin Laschet)強⼒⽀持梅克爾的對中政策,⽽⾝為漢堡前市長的舒爾茲也在競選期間強調不會與中國經濟脫鉤,正因如此,社⺠黨曾譴責中國在新疆與香港的暴⾏,卻從未表達對台灣的⽀持。



 



另⼀⽅⾯來說綠黨⼀直不滿梅克爾對中政策,也就是說,若在由綠黨所領導的聯盟下才有可能改變對中政策與對台關係。歐洲議會德國籍的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曾在2020年9⽉呼籲歐盟重新評估⼀中政策,並將台灣納入「連結歐亞策略」(EU-Asia Connectivity Strategy)以及簽署雙邊投資協定。



 



與綠黨相似,⾃⺠黨對中國採取較強硬的立場,不僅⽀持德國與盟國製定聯合戰略,以防⽌中國入侵台灣,更刪掉其黨內的⼀中政策條款。從梅克爾以來皆是總理掌管外交關係,也就是說除了要觀察舒爾茲是否遵循前例外,也需注意是否會將⼀部分的決策權還給綠黨掌管的外交部,亦即,德國的對中政策很有可能改變。



 



接下來呢?



 



由綠黨掌控的外交部可能會改變接下來德國對中國的政策,但若舒爾茲仍擁有決策權,那德國遵循前例的可能性不低,但儘管⼀切仍照舊梅克爾時期,新總理也需⾯對內外部的批判聲浪,因此蔡英⽂政府應把握機會,推動德台於半導體、再⽣能源與中⼩企業等合作。



 



※本文摘自Global Taiwan Institute全球台灣研究中⼼/作者畢業於倫敦⼤學亞非學院碩⼠的台灣關係研究,時任2021年全球台灣研究中⼼的實習⽣。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