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俄羅斯打烏克蘭讓藍白政客邏輯更錯亂

吳傳立    2022年02月28日 00:00:00

在烏俄交戰的最近,台灣一堆統派/大中華派/中華民國派在高喊「你看吧!美國對烏克蘭袖手旁觀 ,哪裡有什麼道義?美國怎麼可信?」



 



國際政治裡面,首先要自立自強,其次要與價值相近的國家建立共同的利益,人家才會來跟你合作,才有所謂的合則兩利。這是基本的常識。



 



可是,中國國民黨多少年來首先拼命擋軍購,然後說「台灣這麼弱,要怎麼跟中國打?」這樣的言行合乎基本常識嗎?



 



最有趣的,是一堆白色藍色人最喜歡高喊「為什麼要向美國買過時的軍武?根本就是變相繳保護費而已!倒不如把軍費拿來買營養午餐/強化地方建設......」我個人對軍武一竅不通,請問那些這樣喊的白藍人是真的知道哪一款飛機導彈潛水艇的用途長處缺點作戰半徑保養經費升級可能戰鬥性能作戰年限嗎?買最新的武器就是最好?那是不是台灣也應該養兩台最新的航空母艦?



 



說台灣「亂買武器繳保護費」的人,到底是基於國防軍武專業提出更專業的意見來督促政府強化國防?還是單純的失敗主義投降主義在唱衰台灣?



 



台灣民心錯亂如此,更不要說是各種政客心思了。



 



中國國民黨長期主張「九二共識」,從制度上營造台灣制度接軌被併的可能、甚至推出吳斯懷那樣去中國聽訓的退將當不分區立委,結果韓國瑜選總統還能獲得五百多萬票!柯文哲的白色力量更是加碼唱和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從文化上心理上降低台灣人對中國的戒心,結果柯文哲還能連任台北市長!連民進黨籍的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倡議「台灣應該要變成永久中立國」,更不要說多少的販賣軍機的共諜案被輕判!試問,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能夠對台灣多信任?



 



按照某些台灣人的想法,台灣不必急著把自己弄強(再強強得過中國的軍力嗎?為什麼要刺激中國?)、也不須要讓自己變得可信賴(美國哪裡可信賴?你沒看到烏克蘭嗎?)請問一心要併吞台灣的中國比美國更有道義、更值得信賴嗎?喊「台灣主權獨立」就是「刺激中國」了?不「刺激中國」,中國就不會打壓侵犯台灣了?不拉美國做盟友,你想要獨立對抗中國的打壓侵略嗎?



 



許多人說「你看美國這樣不肯出兵幫烏克蘭,未來有哪裡能仰賴美國協防台灣」、更有一堆人大罵「美國拜登真是沒信用沒擔當!」要談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的類比?美國持續有派艦隊來台灣海峽巡邏,不知道美軍在烏克蘭的邊界曾經有怎樣的美軍兵力部署?但是台灣部分(多數?)的媒體名嘴很湊巧地都比較忘了這點,而幾乎是同聲一氣地說「美國果然不可靠,果然台灣只能靠自己」這種似是而非的謬論!



 



真要類比烏俄與台海,我就問,過去十年來軍費大幅提高、大量造艦的是中國還是俄國?對國際秩序威脅更大的是中國還是俄國?你以為美國重視印太戰略只是因為討厭習近平這個人嗎?罵「拜登沒膽派兵助烏克蘭,只會出一張嘴」的台灣人,是很希望美國把軍力重兵拿去和俄羅斯對峙、然後讓台海南海的美軍戰力相對空虛嗎?



 



總之,美國要把他的國際影響力與美國兵力如何運用,人家美國自有美國的考量;台灣人該做的是強大自己,並且與價值相近的盟友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好讓台灣在必要時能夠有更堅強的盟軍!



 



可是,在這當下,多少台灣人氣憤憤地痛罵美國之不可信;之氣憤,還去美國在台協會的臉書留言嘲諷謾罵呢!如果你是美國拜登總統,知道台灣人心如此,你會真心把台灣視為堅強的盟友嗎?



 



中華民國台灣人不知道什麼是一國兩制的後果?老天爺讓香港人用自身的苦難示範給台灣人看什麼是「五十年不變」!不知道什麼是兩岸一家親的後果?老天爺讓烏克蘭人用自身的苦難示範給台灣人看什麼是「烏俄一家親」!



 



可是,台灣人有在看嗎?從什麼角度看?得出了什麼結論?台灣人的結論是「戰爭很可怕」、「和平很重要」、「美國不可信」、「國際間只有利益沒有正義」以及「為什麼要刺激中國」,然後繼續投票給主張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或是投票給「兩岸一家親」、「統獨假議題」的白色力量,更不會想要去批判那些民進黨內高喊「台灣應該永久中立」的邏輯錯亂人士。



 



所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台灣人真的想清楚了嗎?



 



※作者從事金融服務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