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美國股市表現和疫情下的現實脫節

王劭文     2020年05月08日 00:00:00

2020年5月2日,我參與了生平第一場波克夏海瑟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年度股東大會,美國大多數的州為了防疫武漢新冠病毒(COVID-19)而進行社交疏離(social distancing),導致這場年度盛事今年只能在網路上舉辦,但是開放給所有民眾(無論是否是股東)。波克夏的執行長和大股東就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大家上網觀看這場股東大會,主要就是想知道他對於新冠病毒對美國乃至於全球經濟的衝擊有何高見。



 



巴菲特給大家上了一堂歷史課,他知道舉國上下(甚至海外民眾)都在乎他的觀點,因此他很慎重。今年高齡約90歲的他表示,從他學習到的美國歷史和觀察到的美國,每每遇到挑戰時,最終都能逢凶化吉,因此他表示雖然我們對這個新冠病毒的了解還有限,雖然有些產業會比其他產業受到更巨大的衝擊,但整體而言,他相信美國還是會成功渡過這場難關。



 



與此同時,他表示:美國距離成為一個更富強而公允(even wealthier and more equitable)的社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他指出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6萬2794美元(2018年),這個金額足夠讓美國每一份子生活溫飽,但是卻有很多美國同胞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他認為這現象極為不恰當。



 



巴菲特和世界最大避險基金 Bridgewaterr的創辦人雷‧達利歐(Ray Dalio)都是已經將自己大半資產逐步捐給公益機構的資本家。他們都認為資本主義原則上是好的,但是嚴重需要進化調整,來大幅改善貧富差距和資源(機會)分配不當的問題。



 



雷‧達利歐的領導風格和成功創見讓他被譽為投資界的賈伯斯(Steve Jobs),但是他比賈伯斯博愛許多。除了大筆捐款,達利歐更是親自參與推動教育改革,他說他無法想像在他居住的美國康乃狄克州(該州有很多有錢人)竟然有學校和家長缺錢買鉛筆給孩子。他並將自己專長的領域知識和累積的智慧原則整理出書「原則 (Principles)」大方分享給全世界,並開發了App幫助讀者進一步貫徹體驗。



 



每每有機會,達利歐也會勸導政界人士正視貧富差距的問題給美國造成的損失-- 每個人(不分家庭背景優越與否)生而都有貢獻社會、創造高生產力的潛能,給每個孩子充分而公平的機會接受優質教育,才有機會讓一個國家持續興盛,而且他計算出好好教育孩子所需的成本,遠遠低於弱勢孩子不得不步上犯罪歧途的種種事後補救花費。



 



巴菲特在這場股東大會上如此比喻:美國就像是個富有的大家族,家族中分個幾房,總是有比較懂得如何經營家族事業的一兩房可以接管家族事業,但是家族從來不會放棄較不懂得賺錢或管帳的其他房子女(巴菲特認為每個人都可能有值得欣賞的優點,即使這些優點可能不是金錢可以換算的),他們也是這個富豪家族的成員,需要得到足夠的照顧,都該過得溫飽,而不是被遺忘。他與和達利歐都呼應著在美國民主黨2020總統初選中一戰成名的台灣移民第二代楊安澤(Andrew Yang)的主張--美國需要新的資本主義。



 



貧富差距過大是諸多國家面對的問題,有很多人都像巴菲特、達利歐這樣身體力行也苦口婆心勸戒各層級當政者,但是達利歐暗示著他接觸到的當權者不夠在乎這事。如今新冠病毒疫情擴散全球讓世界各國面對超高失業潮、小生意倒閉潮,接下來面臨房貸繳不出、伙食費付不起的嚴重困境(多數百姓變更窮了),這段期間的美國股市表現卻與現實脫鉤,讓不少億萬富豪還因此更有錢了(財富更集中了),這要一般民眾情何以堪?大家都知道改良資本主義已經是絕對地刻不容緩了,但哪一天政策掌權者才會真的採取行動呢?



 



※作者為台灣旅美律師,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另於紐約大學修得公共政策碩士學位,移居美國前曾任人本教育基金會國際事務祕書,長期參與公益,最近開設了臉書專頁「王劭文的公益慢活」。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