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敗選:個性決定命運

顏純鈎    2021年01月09日 00:00:00

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國會確定拜登當選,川普也承諾會配合政權交接,美國這一場選舉亂局,終於得到平定。



 



本來,川普不接受選舉結果,他是有權堅持到底的,他有權蒐集舞弊證據,依法律途徑申訴,以至推翻既定的結果。兩個月來的多方爭拗,川普一方未能憑堅實的證據去說服法庭,直至最後兩院聯席審議階段,我以為支持川普的議員們,在最後關頭會拋出「猛料」,說服現場的兩黨議員,一舉扳回敗局,但可惜,這件事沒有發生。



 



不但如此,因為川普的鼓動,發生民眾衝擊國會,四個平民死亡的惡性事件,這件事更對兩院的審議產生對川普不利的後果。雖然議員投票是根據各州選舉結果,但因發生衝擊事件,最終在復會後,使一些本來持異議的共和黨議員產生打退堂鼓,而民主黨方面的議員,則因民眾的非理性衝動而更堅定推翻川普的立場。



 



可以說,自民眾衝擊議會的那一刻起,川普的敗局便不可挽回了,因為非理性民間壓力不應該鼓勵。



 



川普之敗,主要敗在他的個性。雖然他執政四年內,做了很多事,兌現了他大多數的競選承諾。美國當代歷史上,大概找不到一個總統,像他那樣全力去實現自己的競選承諾,大多數總統選舉時說一套,當選後做另一套。



 



川普任上,至少有幾件事改變了世界格局。首先當然是對抗中共的擴張。短短一兩年之間,川普連環出拳,清理中共對美國政商學界的廣泛滲透,打擊中共的科技盜竊,掃除中共在美國的暗黑勢力,在全世界範圍重構圍堵中共的地域政治版圖,如此等等。這一切不但使美國回到主導世界的地位,減少了自身的危險,更使盟國提高對中共的警覺,中共的對外擴張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此後將難以逆轉在國際政治上的劣勢。



 



川普上台後,不動聲色解決了中東的困局,一些阿拉拍國家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緩和了中東的緊張局面,孤立了伊朗惡勢力。此舉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使川普有機會問鼎來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川普上台後,大膽開拓美台雙邊關係,派高層級官員訪台,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售賣先進武器給台灣,這使美國在南海和台海的戰略地位得到加強,也扼制了中共對東南亞國家和台灣的威脅,這對太平洋地區的和平和安全,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川普任內促成了台積電在美國設廠,他又宣佈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制裁,鼓勵美資工廠遷離大陸,絕了中共盜竊科技成果彎道超車的妄想,大力扶助和支持台灣、日本的高科技產業,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美國的競爭優勢。



 



可惜的是,川普個人的性格影響了他的民望。他個性太強悍,太固執,做事不講分寸,得罪人多,稱呼人少,因為堅持美國優先,難免開罪盟國,也讓國內自由派大為不滿,使他失去大量中間選民的支持。到選舉後期,他更鼓動民眾到國會山集會抗議,甚至到集會現場演講,客觀上造成衝擊國會、四人死亡的慘劇,這使他在最後關頭沒有保住自己身為總統的清譽,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不管如何,紛爭平息了,悲劇沒有擴大,美國國體無恙,制度無損,選舉過後,拜登收拾殘局,民間的裂痕慢慢修復,美國終究還是美國。



 



美國始終是民主國家,總統不能一言九鼎,川普的部屬和共和黨議員,大部份都遵奉美國健全的法制。在最後關頭,彭斯沒有聽命於川普,有閣員和白宮官員辭職,國務卿蓬佩奧對選舉事務始終不出一言,這些都顯示,不是總統大於法,是法大於總統。



 



美國的選舉依循既定的法律機制,有法治保障,沒有人可以凌駕公眾利益。川普之失算,便在於他過於驕橫,企圖利用民意壓力去挑戰原有的體制,結果民意失控,反而反噬自己,造成個人不可估量的政治損失。



 



川普非常人也,但始終有常人的弱點,他沒有好好控制自己,被個性牽著走,這是使他不能更好發揮個人才幹為國家服務的真正原因。不管如何,他做過總統,留下自己的政績,他擁有自己的歷史地位,歷史要承認他的存在,也會給他恰當的評價。(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專頁



 



※作者1978年赴香港定居。曾任《新晚報》副刊編輯、《文匯報》副刊編輯及天地圖書公司總編輯。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