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人物】童年現在式 林可 

陳怡杰    2017年01月28日 16:00:00

林可是台灣市佔逾9成的彈珠汽水品牌「大補內」第三代,身任日商品牌顧問公司設計總監的他一身潮味,出身營運超過半世紀的古早味產業,2016年奪下全球3大設計獎之一的「德國紅點設計大獎」(Red dot design award)紅點贏家獎(Winner),在設計界成績斐然。



 



高中畢業前往日本留學,明治大學畢業後加入東京「輪廓設計」(SCHEMA),之後返台協助公司成立台北分部,偶然接下台中廠商「餐御宴」操刀餅乾產品外裝,憑此作品雀屏中選紅點設計獎。



 





2016年林可(右2)主導作品獲德國紅點設計獎,與輪廓設計社長志連博彥(右1)、輪廓設計日本區負責人橋本健太郎(左1)、林可南韓籍妻子(左2)前往柏林領獎,身處流行設計產業,外界並未多發現林可出身傳產的有趣背景。(林可提供)


 



「2015年6月正式發想這件案子,認識這間公司也是因為老家關係,以前跟『大補內』曾有來往」,不過,自己雖然從事「品牌顧問」業,回頭想幫家族產業操作,林可似乎還在與父親磨合。



 



接班世代的困擾



 



「每個產業接班世代都有這個困擾,彈珠汽水本質是傳產,會顧忌一下子介入太多新文化讓固有市場不適應」,「就像我今天突然把一個彈珠汽水瓶改五顏六色,這東西沒辦法跟舊客戶交流」,林可承認,曾與父親林仁光討論過,但還沒到「實際開模」的階段。



 



公司能營運50年一定其來有自,「我爸接班也做過不少轉型,如著手一般彈珠汽水瓶改塑膠瓶、瓶身做簡單插畫等等,父親另開發數十項技術、登記專利保護自己。」



 





在新與舊之間,右為「輪廓設計」吉祥物熊。(攝影:李昆翰)


 



延伸閱讀:【上報人物】日商闖出名號 台彈珠汽水大廠第三代:接班還不到時候



 



日本留學時,林可返台曾提出「想改變彈珠汽水外觀」的新思維,「那時不太成熟,講到最後跟父親髒話對嗆,結論不了了之」,林可事後不斷自問「為什麼父親不讓我改變」,「現在重新看當時提的建議,我明顯是『為改變而改變』,不是為達到某個目標更正,根本站不住腳。」



 



事實上,林可從父親身上學到不少經營觀。



 





林可跳出傳統產業窠臼的同時,也同時帶進新思維。(攝影:李昆翰)


 



在設計業跟傳統產業兩端遊走,他發現父親看事情角度不太一樣,「比如我們覺得氣球吹大,綁起來不會漏氣(外部加工),但我爸會想去設計,在氣球內塞彈珠,等到氣球吹大,彈珠自然就滾過去把洞口填滿,空氣就不會跑出去(內部改良)」。



 



同時對話舊客群與新客群



 



大補內」也在父親手上改良成觀光工廠,刻意保留許多舊有裝備,「現在小朋友智慧裝置隨處可得,把工廠維持舊有景象,不用做得太先進,讓小孩子了解『原來爸媽小時候是這樣過童年』,父母也能從懷舊中與孩子共享話題。」



 





林仁光(林可父親)常露面為「大補內」彈珠汽水觀光工廠推廣


 



「這是父親很堅持的點,我很同意,新時代要有新變革,但有些傳統必須延續」。



 



或許可從日本設計公司台灣分部開幕茶會上,擺著一批「大補內」彈珠汽水,瓶身沒有做太多變更,只在外貼了「輪廓設計」公司標籤看得出來。



 





日商公司台北分部成立時,林可在開幕茶會擺上陪他長大的彈珠汽水。(林可提供)


 



林可把想法用在設計業上,「不管做任何設計,你必須要base(奠基)在與你下端消費者溝通,不要一昧推你想要做的設計,不管維持固有消費客群或開發全新消費客群,都要能詮釋讓他們接受。」



 



「雖然我與父親身處兩個不同產業,但很多層面如觀察消費者、處置事情角度,都是由他傳承給我,從不斷的生活教育,父親也希望永遠當比社會更早對你殘酷的那個壞人,從小不讓我有太多『接班人』的優越感。」



 



延伸閱讀:【上報人物】走鋼索的人 魏德聖



 





穿梭於傳統與新價值之間,林可走出第三條路。(攝影:李昆翰)


 



林可童年回憶大多是美麗的,「小學園遊會彈珠汽水很常見,那時同學很愛來家裡,有打不完的彈珠。」他細想,彈珠汽水根本不外乎「歡樂」、「復古」,「歡樂是帶給小朋友的童趣,復古是帶給成年人的懷念。」



 



日本因素從小對林可意念很強,「阿公賣過棉花糖、麵線等小吃,因為懷念日治時期承平時代,著手創業『大補內』彈珠汽水」,父親自小告訴林可,做日式產品,味道一定要忠於日本,至今汽水原料仍從日本進口。



 



這樣的固有堅持,似也為林可日後做品牌顧問,成就不少影響。



 



面對新舊拉扯,一個傳產第三代,在品牌設計業嶄露頭角,老口味的堅持思慮,無意間助力林可在另一個產業發光,童年過往的那些經歷,彷彿是他現今設計思維流轉的日常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