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咳嗽又發燒小心「黴漿菌」感染 兒科醫曝:真的不好診斷

上報快訊/潘忻妤    2023年11月28日 17:48:00

中國黴漿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嚴峻,連帶影響國內兒童感染人數上升,導致醫院兒科面臨醫生人力不足窘境。對此,小兒科醫師林智葳今天(28日)發文表示,黴漿菌真的不好診斷,這個不好診斷,是指在臨床和在微生物學上都不是很容易。



 



黴漿菌肺炎可經由人傳人傳播,並藉由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潛伏期約1至4周,常見症狀包含支氣管炎、喉嚨痛、倦怠、發燒及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少數病人可能併發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等嚴重症狀。另外,年輕人及學齡兒童是感染黴漿菌肺炎的高風險族群。



 



小兒科醫師詹前俊指出,今年有名9歲女童染黴漿菌,連續咳嗽5天又開始發燒,轉到大醫院照X光竟看到肺部中整片白掉,抗體檢測也確定染上黴漿菌,讓女童住院5、6天後才痊癒回家。



 





疾管署日前發布「肺炎黴漿菌」相關的訊息。(取自疾病管制署臉書)


 



對此,林智葳也在「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粉專發文指出,臨床上,黴漿菌屬較為特別細菌,病人感染上黴漿菌後症狀通常很不具有特異性;超過一個禮拜以上的乾咳,是比較會讓醫師懷疑其診斷的線索。



 



林智葳提及,微生物學證據上,因為黴漿菌長得很慢,所以細菌培養不易;PCR採檢則容易採集到休眠中或細菌死掉的基因片段,容易過度診斷;用間接的抗體濃度上升(IgG四倍上升)也不可靠,且耗費時間太久,兩個禮拜的時間病人通常都已痊癒。



 



林智葳表示,這次是黴漿菌感染,大部份都是用經驗,或其他間接證據判斷,通常沒有像其他流感、腺病毒、新冠這些來的有把握,這是診斷上面的困難處。他也借用兒科醫師祁孝鈞醫師文章,以台灣北部的統計資料來看,顯示黴漿菌感染數未明顯上升,籲大家不要恐慌。



 





 



★黴漿菌小檔案:



黴漿菌肺炎是因為感染黴漿菌所導致,一年四季都可見到,但好發於春夏、秋冬季節轉換之際。



 



 



★感染途徑:



 



透過飛沫傳染,包括唾液、鼻腔分泌物等,潛伏期達1~4周。



 



 



★症狀:



 



常見症狀有嚴重咳嗽、發燒、白色黏痰、嚴重者,甚至會有帶血絲黏痰、發生肋膜積水、肺水腫現象



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等嚴重併發症。



 



 



★高危險群



 



孩童、青少年、年輕族群。在美國主要好發於5歲以上孩童;在台灣發現感染族群有年輕化趨勢,3歲以上孩童感染的比例明顯上升。



 



 



★治療方式:



 



以抗生素治療,常用藥物以巨環類(Macrolide)的抗生素為主,包括傳統一天吃三到四次的紅黴素(Erythromycin)、新一代一天吃一次的日舒(Azithromycin)。當懷疑有抗藥性時,則改用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的抗生素如Doxycycline、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s)的抗生素如Levofloxacin等。



 



 



★預防方法: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出入擁擠處。



 



 



 



★疫苗預防感染肺炎黴漿菌?



 



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



 



 



★、感染過肺炎黴漿菌後,有無免疫力再復發?



 



感染過肺炎黴漿菌不會產生終生免疫力,未來有可能會再次感染。



 



 



此外,針對中國呼吸道疾病發生率上升,衛福部疾管署25日表示,機場港埠檢疫站全面提高警覺,於機場電子看板及跑馬燈提醒自中國、港澳入境旅客,如有症狀應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並於加強呼籲從該地區入境旅客,若有發燒或類似流感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並洽檢疫站及發燒篩檢進行評估。提醒有計畫前往中國之民眾,於出發前儘早接種新冠XBB及流感疫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