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拒絕調薪 機師工會:擬2周內發起罷工投票 

上報快訊/賴婕羽    2023年12月12日 13:19:00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今天(12日)表示,長榮飛行員從2011年以來,實質減薪超過10%,導致國籍機師人力流失,而公司為了填補人力,竟與仲介公司串連引進外籍機師,更漠視工會對於合理調薪的需求,因此預計2周內進行罷工投票。



 



機師工會指出,從2022年底起,就不斷持續循內部溝通、協商管道,針對長榮航空長期拒絕合理調薪、調整外站津貼以及大量違法聘用外籍機師等議題,要求公司正視並改善,接著在今年2月,依《勞資爭議處理法》向桃園市勞動局提出調整事項的勞資爭議調解。



 



不過在調解會議上,長榮航空針對工會訴求,堅持拒絕任何回應或提出對案,在這段期間,工會仍不放棄溝通、協調,但依舊毫無進展,因此,工會選擇發動罷工投票,由長榮航空飛行員投票決定,是否同意依法取得合法罷工權。



 



機師工會強調,長榮航空在去年一整年的稅前盈餘就已經賺了近71億元,前三季獲利就高達近164億元,但諷刺的是,飛行員薪資卻從2011年至去年,一路凍漲超過10年,去年公司終於調薪,竟然也只微幅調漲1.5%至2%。



 



機師工會說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011年至今,漲幅就已經將近13%,也就是說,過去10多年來,長榮航空飛行員實質薪資足足減薪10至12%。



 



長榮航空在歷經長達30年沒有調漲後,去年底僅調漲0.3美元,機師工會舉例說到,以長榮航空營收貢獻度最高的美洲線與歐洲線為參考,過去30年,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達216%、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達209%、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逾160%,這直接造成飛行員在外站生活補助嚴重縮水。



 



機師工會表示,實質減薪的結果,就是造成人力流失、人力不足的問題,根據估算,長榮航空過去1年多來,離職的國籍飛行員人數超過百人以上,而其中都是具有豐富民航經驗的成熟飛行員。



 





 



機師工會指控,面對人力不足,公司竟然不是選擇合理調薪留才,而是與違法的仲介公司合作、擴大聘用外籍機師,這些作法也已經對旅客飛航安全造成嚴重潛在威脅與負面影響。



 



最後,機師工會喊話長榮航空,不要再為壓低人力及各項必要成本,而讓人力不足衍生的飛安與地安事故一再上演,棄員工與旅客安全於不顧。工會更要求主管機關交通部,必須負起責任,嚴格督促長榮航空進行全面改善。



 



對此,長榮航空稍早也發出聲明,表示針對機師薪資福利向來依據主客觀環境因素及整體營運狀況定期檢視,自2011年至目前為止,除2021年因全球疫情因素外,每年均進行年度調薪;此外,於2016年進行結構調薪,2018年更與機師工會針對多項薪資福利達成協議(如:增設起落飛安獎金)。



 



而2023年再次進行結構調薪外,亦調整外站津貼10%。以正機師為例,自2015年至2023年,月薪加薪幅度趨近10萬元,且尚不含交通津貼與外站津貼。工會以10年未調薪非事實說法誤導大眾,公司深感遺憾。



 



長榮航空復已於上週與機師工會會面時,亦針對明(2024)年之薪資結構及外站津貼充分說明調整方向及作法,並將於年底前公告實施。



 



此外,長榮航空也強調,基於永續經營,儲備機師人力未曾間斷,以優先招募及培訓本國籍機師為前提下,因應人力需求招聘外籍機師。且無論本、外籍均須通過公司甄試、體檢及嚴格的訓練標準合格後,方能執行飛航任務。機師工會在不了解公司實際作業的情況下,僅憑部分資訊就無的放矢,以不實言論試圖引發社會大眾恐慌,惡意詆毀公司信譽的抹黑行為,實屬偏頗。



 



而有關機師工會提到六起地安事件,其中三起事件分別發生在東京羽田、曼谷機場和馬尼拉機場,皆因其他外籍航空或地勤公司作業人員的人為疏失而所造成,長榮航空已向肇事之航空公司與地勤公司究責與求償;另外三件則為長榮航太一起、長榮航勤二起地安事件,兩家公司均已採行積極的改善措施,以避免事件再次發生。



 



針對機師工會多次之不實中傷及指控,長榮航空再次籲請機師工會自制,切勿踰越法令以免自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