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問世10年,環保團體綠色和平27日公布「智慧型手機十年盛世」報告,統計從2007年至今,全球已製造71億支的智慧型手機、不到16%的電子廢棄物透過正規管道回收,相當於全球「一人一手機」。其中2016年調查更發現台灣每人平均就擁有5.41支手機。
2017年是智慧型手機問世10年,綠色和平統計指出,2016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逐年攀升超過14億支,不但高於人口出生率,電子廢棄物也跟著增加,估計在2014年的全球4,200萬噸電子廢棄物中,來自於智慧型手機等小型IT產品高達300萬噸,比例高達7.1%,而亞洲部分地區不當處理,更造成有害物質滲入土壤、河川,造成污染。
綠色和平表示,一支智慧型手機的平均使用時間,以美國消費市場為例僅約26個月,以一個活到80歲的人為例,若他在18歲時獲得首部手機,一生中就會擁有29部智能手機。而手機在開始製造時就大量消耗貴重金屬與稀土元素等天然資源,不僅衝擊環境,更涉及開採礦產的人權問題,以這些成本來攤算使用時間,根本不具經濟效益。
另外,智慧型手機不易拆解,「回收」的方式經常是先切碎再熔煉。維修困難、費用也相對增加,若剛好有電信方案配搭0元新機,舊手機很有可能就成為電子廢棄物。此外,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的電子廢棄物估計只有不到16%透過正規管道回收,大多進到垃圾掩埋場、焚化爐或出口到私有拆解處理場的地區,直接變成高價值垃圾,也威脅當地居民的健康。
調查指出,2016年,全世界有將近30%的人口擁有智能手機,預計在2020年將增加到37%,台灣每人平均擁有5.41支手機、香港每人平均擁有4.25部手機,比南韓、中國大陸、美國和德國還要多。目前全球18到35歲人口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已達到62%,而在美國、德國和南韓,比例則高達90%。
「超過8成的受訪者認為新手機要易於維修且持久耐用。」綠色和平指出,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漸漸傾向於選擇耐用的智慧型手機,但目前多數新機發表時,都看不到消費者想要的設計重點。
綠色和平表示,「智慧型手機市場銷售成長已趨緩,製造商應將研發重心從增加功能轉向延長使用年限,特別是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更換手機的頻率已不如過往高。」
綠色和平呼籲,各大手機品牌應突破現行生產模式,改以循環經濟為設計基礎,產品研發重點應以容易維修、零件可再利用、有效回收珍貴資源,並盡量減少使用全新開採的原料降低環境衝擊。(張雅貞/綜合報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