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兒童節是屬於孩子們的節日,但根據兒童福利聯盟3日公佈「2017年兒童福祉調查」,台灣學童主觀生活滿意度平均分數為78.8分,比起前次調查的84.9分退步許多。
根據兒盟調查,台灣學童生活滿意度分數在60分以下的學童比例達17.4%,較2015年的13%增加,與其他國家比較,荷蘭在60分以下僅7.6%、挪威、丹麥也僅10%,國際平均也僅12.5%,可見台灣學童對生活不滿意的比例明顯較多。
此外,根據調查顯示,僅有47.1%學童表示可以天天和爸媽一起同桌晚餐,遠低於歐美國家親子每天共食59.5%的比例,而孩童一周和爸媽同桌吃飯在3天以下的比例更達37.2%,從2012年調查的25.3%,逐次增加。
兒盟解釋數據,認為台灣缺乏親子相處,導致孩童有煩惱也不想和爸媽說,調查也指出只有47.7%的孩子會將煩惱跟爸爸說,低於國際平均的73.5%,孩童願意和媽媽說煩惱的比例略高,有68.4%,但也低於國際平均的86.5%。
另外,台灣只有15.3%的學童「非常喜歡上學」,比前次調查26.3%退步許多,也低於挪威46.8%和荷蘭42.2%,甚至低於國際平均33.5%。兒盟指出,孩童不喜歡上學如果不是因為人際交往的困擾,多半是因無法令孩子感興趣的課業壓力。
課後生活的安排也令孩子感到困擾,有49.6%孩童表示放學後很少有人可以指導學校的作業,比前次調查32.8%增加許多。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親子相處及家人陪伴時間持續退步、導致孩童有煩惱不想跟爸媽說、非常喜歡上學的比例愈來愈少,再加上仍有些孩子感覺孤獨、不被了解等家庭、學校或是個人心理的問題,都直接反應在對於生活的不滿意上。
陳麗如表示,孩子要的並不多,只希望上學可以快樂的學習,回家之後可以和爸媽一起晚餐,功課不會找得到人問,心情不好有人可以傾訴和安慰,她建議家長每天記得擁抱孩子、專注傾聽孩子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抽空陪伴孩子一起晚餐、一起寫功課、一起解決問題,並與孩子們共同創造與分享多元豐富的學習與生活經驗,這才是最好的兒童節禮物。
兒盟是在去年9月14至10月7日以實體問卷進行調查,對象為國小五、六年級與國中七、八年級學童,採分層比例於全台各地隨機抽出學校,總計發出1978份問卷,回收164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3%。
【延伸閱讀】
●「公立托嬰開放40名額,後面200多個在等」余宛如一句話講出爸媽心聲
【熱門影片推薦】
●【上報人物】午夜獵場巡禮 王光祿:對於山林,我們比任何人都尊重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