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後裔目睹台北大轟炸 施純仁瓦礫下立志當外科醫生

上報快訊    2017年06月18日 18:12:00

被譽為「神經外科泰斗」的前衛生署長施純仁18日中午12時,因血壓過低被家人送至台北榮總。但在到院前,他在救護車上就陷入昏迷,甚至失去呼吸心跳。院內醫生稍早證實,施純仁經急救仍不治,享壽94歲。



 



施純仁是台灣腦神經外科的權威,不僅創立了中華民國神經協會、神經外科醫學會等組織,在擔任衛生署長期間制定《醫療法》,為台灣醫療帶來相當大的貢獻。而他在2014年時,曾接受《聯合報》專訪,談自己之於「醫生」這個職業。



 



據《聯合報》報導,1923年出生的施純仁是施琅的後裔,父親為小學教師。他從小成績就相當優秀,也從日人小學、台中二中、台北高等學校一路讀到台北帝國大學。在日本戰敗過後,台北帝國大學成為歷史名詞,施純仁剛好升上大四,也就成為了「台灣大學醫學院」第一屆的畢業生。



 



幼時羨慕騎馬出診 決定踏上醫生路



 



並非出生在醫生世家的施純仁,是如何走上醫生這條路?他說,他是台中梧棲人,在當地有名醫生叫王銅鐘,總是騎馬到鄉下出診,讓他心生羨慕。還有一次,他的母親發高燒,家人把她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急救。經過彰基創院院長蘭大衛的及時處置,他的母親脫離險境,也種下了施純仁欲行醫的種子。



 



施純仁在3月台灣外科醫學會舉辦50周年慶時提到,在1945年,當時他就讀帝國大學醫學院。同年5月31日,發生台北大空襲,美軍密集以戰鬥機轟炸台北,台北城近7成5遭到破壞,更在一夕之間多出了許多遭機關槍掃射受傷的傷患。



 



當時身為醫學生的施純仁,也趕到台大醫院幫忙收治患者。然而當時屋頂整個被炸到塌陷,他更親眼目睹到日籍教授被埋在瓦礫下的殘酷景象。他印象最深刻的傷患,是2名頭部被戰鬥機機關槍發射的子彈實穿的傷者,到院意識都還算清楚,但隔天卻雙雙過世。



 



施純仁說,面對這樣大量的傷患,有些連日籍醫生都沒有辦法搶救,無法即時將腦中的血塊取出,造成腦壓升高死亡。在那個當下,施純仁就決定要成為一名外科醫生。他說,在日本殖民時代,都還沒有腦神經外科醫生,但是在1967年成立台灣外科醫學會後,完成了5人切除腦瘤2人成功生還的創舉。



 



施純仁之子:父親身教重於言教



 



談到過往的工作經驗,施純仁說,他在三總服務期間,醫病比是1:90,其中會有10個是重症病人。在這樣大量的工作下,兩周才能休息1日,更多時候是要準備躺下來休息時,又被電話急催要回醫院開刀。如此的場景一再上演,他坦言,孩子也因此逐漸習慣看不見父親的身影,「畢竟人的性命要緊」。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施養性是施純仁的兒子,施養性說他的父親是「身教重於言教」。他直言,施純仁很少對孩子說教,或者教導孩子往什麼專業領域發展。他今天當醫生,是從小看著父親工作的態度,不知不覺便走上與他相同的這條路。



 



獨排眾議 提倡「騎機車戴安全帽」



 



施純仁後來從三總退休,時任行政院長俞國華就邀請他出任衛生署長。施純仁上任後便積極推動《菸害防制法》、《制定醫療法》,並建立頭部外傷資料庫、腦死判斷標準等。他說,他最引以為傲的是推動戒菸、量血壓和騎乘機車須戴安全帽入法。



 



施純仁初任衛生署長,發現男性肺癌與腦中風,是國內死亡率排名前2的疾病。過去他也有吸菸習慣,但他在母親過世當天,想起母親在世時總是勸他戒菸,他便決定不再吸菸,並推動戒菸運動,最後更排除眾議。



 



此外,施純仁說,國人死因排第二的是腦中風,所以他在任內也大力推行全民量血壓運動,有效降低國內腦中風的死亡率。另外,他說,因看盡無數年輕騎士因車禍而撞傷腦部,因此發出行政命令,強力推動騎機車安全帽運動,並在北醫神外科教授邱文達接棒後,大力奔走提倡並完成立法。



 



施純仁任內政績(資料來源:記者整理)



 



●制定《醫療法》



●修訂行政院《衛生署組織法》



●擴編衛生署預防研究所將原台灣省傳染病研究所合併於該所、成立檢疫總所



●辦理「醫療奉獻獎」選拔活動,表揚為台灣默默犧牲奉獻的醫事人員。



●建立專科醫師制度及制定各醫師之甄審原則



●規劃建立台灣地區醫療網,設立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定期實施醫院評鑑



●健全藥局管理,醫師專業執業體系,提升醫師執業功能



●健全食品中毒監視體系,推動食品衛生、國民營養與宣導



●加強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防治工作,建立預防接種疫苗傷害救濟制度



●推行全民量血壓運動、推廣不吸菸運動



 



【延伸閱讀】



●台灣器官移植法推手 前衛生署長施純仁享壽94歲​



 



【熱門影片推薦】



●丹麥夢幻風景之一 數千風箏飛舞天際



●長城修繕危機四伏 騾子大隊成大功臣



●不滿川普禁令 博物館平反伊斯蘭文化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