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民進黨慘輸4大原因 呂秀蓮直指:黨紀崩壞、執政傲慢又失能

上報快訊/許維庭    2022年11月28日 18:10:00

九合一選選舉落幕,民進黨僅拿下5席縣市長,黨內外檢討聲音不斷。前副總統呂秀蓮今天(28日)也在臉書寫下千字,分析民進黨慘敗原因,指出民進黨「黨紀崩壞」、「黨德淪喪」、「執政傲慢又失能」、「陷台灣於戰爭邊緣」。



 



呂秀蓮表示,此次選舉民進黨由原有3都4縣市變成2都3縣,而且侷促在南台灣及澎湖,「綠」島瞬間化為藍,總統蔡英文連任時得票817萬張,這回6都15縣市長總得票總數僅剩474萬,3年不到已流失333萬顆民心。對此,呂秀蓮也提出4大主原因。



 



呂秀蓮首先指出民進黨「黨紀崩壞」。呂秀蓮表示, 2008年李遠哲等人拱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時因無人頭黨員,在全代會強行廢除行之有年的黨內初選制度,改為「全民調」,既剝奪全體黨員的權利,也將提名之權開放給敵對政黨攪局,致使黨員大量流失。



 



呂秀蓮說,黨內派系惡鬥是民進黨的隱憂,在陳水扁執政時已形成「解散派系」共識,而她擔任代理黨主席時更作成決議並付諸執行,當時正義連線及福利國相繼解散。但蔡英文入主民進黨後,先依附新潮流,而後逐漸組成「英系王朝」,獨享殊榮和特權。此次縣市長候選人幾乎由她一人「欽定」,公然「偏心」,林智堅「學術詐欺」還要「全黨力挺」,多項工程經費中央追加再追加,只因他是「小英的男孩」!



 



呂秀蓮接著指出第2個原因,是民進黨「黨德淪喪」。呂秀蓮表示,蔡英文入主民進黨後,她公然表示,「威權時代,大多數人都選擇服從威權。」就任陸委會主委時也公開說「台灣與中國都是一個中國。」「無論統一、台獨或維持現狀,台灣人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未來的一個中國。」因她權勢在握,台派人士曲意奉承。



 



她也提到,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是民進黨的核心價值,台灣抗中是因共產政權與此核心價值背道而馳。然而2016年以來,披著民主華服的民進黨,尤其坐享執政紅利的年輕小政客,排擠民主前輩,用特權掌控媒體,黨同伐異,藉轉型正義為所欲為,司法有正義嗎?國家人權委員會有作為嗎?柬埔寨及青埔寨詐騙集團受害者的人權何在?319及台南88顆槍擊案,不必偵辦嗎?



 



呂秀蓮說第3個原因是民進黨「執政傲慢又失能」。



 



她說,蔡英文堪稱是台灣最幸運的總統,二次選舉一因馬英九盡失民心,二因習近平鎮壓香港而輕易當選。民進黨也因此擁有過半席次而使立法院成為她的橡皮圖章。偏偏國民黨一蹶不振,亳無監督功能,加上美中關係惡化,華府需要利用台灣刺激中國而頻送外交紅利,這些因素寵壞了蔡英文,助長其執政傲慢。



 



呂秀蓮說,六年來蔡英文幾乎斷送掉較像樣的邦交國,使蔡走不出國門。蔡提出「2025非核家園」,明知達不到目標,卻讓綠能鱷魚族搶食天文數字的預算。前瞻預算與軍售更是大黑箱,財政紀律嚴重被破壞。至於抗疫,以每百萬人平均死亡率而言一度成為「全球第三多」的國家,但總統及行政院長開口閉口台灣是全球「防疫模範生」貽笑各方,甚至用一世英名力挺陳時中部長競選台北市長。



 





 



呂秀蓮也提到第4個原因是,民進黨「陷台灣於戰爭邊緣」,民進黨原以為修憲降低投票年齡足以吸引青年支持,沒想到無法跨過門檻。其實當下年輕人最苦惱的是就業及低薪問題,男生更擔憂台海戰爭上前線打仗,因為俄烏戰爭每天活生生給全民上了戰爭的課程。



 



她痛批,蔡英文過度倚美抗中,有時幾近扈從,再加上綠營政治人物開口閉口「抗中反華」,在兩岸掀起的仇恨螺旋更助長中國人民的反台、侵台意識與台灣全民心中的恐慌。



 



最後呂秀蓮也說,「幸虧台灣有民主,人民可以用選票當家作主。」、「國家不安全,人民如何能安心?只好將執政黨下架。」明年下半年,立委及總統大選,更是政黨對決,台灣禍福安危的關鍵時刻。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