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以下兒童該不該打疫苗? 公衛專家曝正反兩派觀點

上報快訊/黃昭妍    2022年03月16日 16:10:00

疫情趨緩台灣邊境逐漸開放,但在群體免疫過程中,目前剩下12歲以下兒童還未打疫苗,而兒童被感染機率卻提高,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認為,據美國最新監測發現,5到15歲兒童打2劑BNT疫苗,可降低31%至59%感染率,但另一方面,接種後引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比例近5成比率。



 



從國際疫苗接種情況來看,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天(16日)認為,上周單周全球確診個案數增加8%,最主要來自南韓和越南確診人數增幅驚人。



 



陳秀熙指出,這是一個警訊,在族群免疫下若確診數字飆升,應思考群體免疫出了什麼問題,以台灣群體免疫來說,如今只剩下12歲以下兒童尚未接種疫苗,兒童被感染的機率提高。然而,這還須搭配非藥物侵入性措施(NPI),如全面戴口罩政策,才能降低兒童感染機率。



 



陳秀熙也說,歐美國家幾乎都有接種疫苗,美國建議5歲以上兒童即可施打COVID-19疫苗,澳洲也是建議6歲以上孩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日本則是從3月份開始,建議5至11歲孩童接種輝瑞疫苗,至於台灣12歲以下兒童是否接種疫苗,則還在討論中。



 





 



陳秀熙表示,兒童是否接種疫苗,持正反都有不同意見。支持派則認為,疫苗在降低感染及重症上有效益,美國一篇以亞利桑納州、佛羅里達、德州、猶他州以主動監測的方式定期對參與者不論是否有症狀都施行 RT-PCR 檢測,分別比較完整接種輝瑞疫苗及未接種兒童後,發現兩劑疫苗施打,可以降低5-11歲兒童Omicron感染達31%,對12-15歲青少年的效益更高達59%,但接種效益會隨時間下降,5個月後就無法預防重症。



 



雖然兒童感染COVID-19後的抗體濃度較成人低,染疫後多為輕症,主要是有第1層的自然免疫反應保護,但是一旦第1層無法提供防護,兒童第2層的免疫反應比成人低,就會形成風險,因此有人建議兒童接種疫苗來提升抗體。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提出支持及反對兒童施打疫苗的因素。(擷取自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另外,有反對方則認為,疫苗雖能降低感染風險,但據研究顯示,施打輝瑞疫苗引發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的比例以5至11歲最高,將近5成。因此,也有部分人認為,確診頭痛、咳嗽、流鼻涕等輕微症狀,還比疫苗帶來的風險還低。



 



最後陳秀熙也提醒,撇除施打疫苗外,還須搭配NPI,如校園嚴格實施口罩令等政策搭配,才可真正降低兒童校園感染。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