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確診居家照護10大QA 秒懂如何備藥、「清冠一號」怎申請

上報快訊/范博媛    2022年04月17日 20:00:00

本土確診個案連日破千,衛福部長陳時中也鬆口,月底破萬例「也有可能」,為了將醫療量能保留給中重症患者,新北市14日起即啟動輕症居家照護計畫,台北市則預計將從明天(18日)起將從信義區試辦,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表示,大部分輕症吃普拿疼可解決,更嚴重才送醫。除此之外,基隆、高雄、宜蘭、花蓮等縣市也已向中央申請辦理,《上報》整理「輕症在家照護」的10大Q&A,讓你秒懂居家照護撇步!



 



 



Q1:誰適用「輕症在家照護」?



 



A:64歲以下、未懷孕、未洗腎的民眾。不符居家照護條件者,依分流收治原則送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醫院。



 



 



Q2:居住環境有何限制?



 



A:確診者必須1人1室,單獨房間、衛浴為原則;一起確診則可多人一室。若要共用衛浴,每次使用後要由確診者本人用稀釋的漂白水或酒精消毒觸摸過的物體表面,公用空間盡量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Q3:與確診同住者有無人數、身分限制?



 



A:最多可以跟4名未確診者同住,除因必要照護或被照護需求,否則同住者年齡須在64歲(含)以下、未懷孕、未洗腎。



 



 



Q4:境外移入個案可居家照護嗎?



 



A:1、符合一人一戶規定,若在居家檢疫期間或期滿前確診,須持續在家隔離,除非同住者有多名確診者或有必要照護或被照護需求時,才可多人一戶。



 



2、居家檢疫期滿後才確診,比照本土個案辦理。



 



3、其餘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原則不適用居家照護。



 



 



Q5:居家照護須準備哪些常備藥?



 



A:Omicron感染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喉嚨痛、流鼻涕、打噴嚏、身體疼痛等,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表示,頭痛、發燒等症狀可以吃普拿疼;流鼻水、打噴嚏可以吃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類藥物,其他不適症狀則可預約視訊診療。



 



 



Q6:確診者出現哪些症狀須就醫?



 



A:若出現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抽搐,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立即撥打119、衛生局或1922。若確診者為兒童,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意識改變等狀況,代表有腦炎或全身性感染的警示徵兆;若現呼吸困難,可能是肺炎徵兆;急性胸口悶痛,可能是病毒影響到肺部或心肺功能;冒冷汗、嘴唇發青則可能是休克、缺氧,都要迅速就醫。



 





 



 



Q7:輕症在家者會拿到「抗病毒口服藥」嗎?



 



A:抗病毒口服藥目前僅提供逾65歲確診者以防止重症發生,但因65歲以上目前未開放居家照護,原則上不會提供輕症在家者抗病毒口服藥。



 



 



Q8:輕症者可申請「清冠一號」,該如何取得?



 



A:中醫師處方用藥「清冠一號」可供無症狀、輕症個案治療需要,可協助降低輕症個案轉為重症風險,18日起有2個管道可取得:



 



1.個案聯繫責任院所,請院所安排中醫師診療。



 



2.自行利用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頁,查詢通訊診療院所名單及聯絡方式、撥打各縣市中醫師公會專線協助媒合。診療後,民眾可委託親友至通訊診療的中醫院所領藥,或由有通訊診療的中醫院所送藥至住所。



 



 



Q9:確診者何時可解隔離?



 



A: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項條件才能解隔離,後續再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



 



1.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且症狀緩解。



 



2.距發病日或採檢日第10天以上的家用快篩陰性,或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以上。



 



 



Q10:同住未確診者何時可解隔離?



 



A: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項條件才能解隔離,後續再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3、7天進行家用快篩。



 



1.距同住最後確診個案的確診日滿10天。



 



2.所有同住隔離者(含尚未解隔之確診者)快篩均陰性,或快篩持續陽性但PCR檢驗結果為陰性或Ct值30以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