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死,需要的不只是抗體」 醫師揭真正的病毒殺手是它

上報快訊/吳亦軒    2021年08月17日 12:05:00

醫師黃軒17日在臉書貼文表示,「不想死,需要的不只是抗體!」他點出,打疫苗會產生中和抗體,但真正可以讓人免重症、免死亡不只是足夠的抗體,而是能工作的「T細胞」,才能將病毒「繩之以法」。他也提醒,務必要打完2劑疫苗,完全接種後,體內才會有足夠的T細胞保護。



 



黃軒17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打疫苗會產生「中和抗體」,很多疫苗廠商都會告訴我們,他們的疫苗產品,中和抗體檢測多好,又多高,這只是「商業手法的把戲」而已。他點名,真正可以使你「免重症,免死亡的是T細胞的反應,而不只是因為你的身體內產生很多的中和抗體而已!」



 





 



黃軒說明,打第1劑疫苗時,人體在第1次見到這些疫苗釋放出的刺突蛋白時,會激活一些免疫細胞,使其開始識別,並生成針對該蛋白的抗體。「這些都會靠著輔助性T細胞(CD4+T細胞),去刺激B細胞製造很多有用抗體!」這時,人體也開始通知另一種T細胞,叫殺手細胞(CD8+T細胞),破壞那些已被病毒感染的細胞(cytolysis),並啓動其他免疫細胞,一起合作把病毒殺掉。再加上干擾素(IFNγ)的出現,抑制了很多ACE2接受器的形成,使得COVID19 病毒,找不到觸點沾黏在細胞內。



 



黃軒指出,當我們要打第2劑疫苗時,也是在進一步訓練免疫系統,不僅是在增強之前的抗體生成B細胞反應能力,也是在激活存活時間更較長的T細胞,其為「記憶T細胞」,英文叫CD8+memory T cell 。



 



「於是,抗體產生,只是開始初階的免疫工作,真正的殺手,叫CD8+T細胞,只有有用的毒殺T細胞,持續存在,才有可能殺死重症病患身體內的COVID19 病毒!」黃軒強調,單純的抗體,也許只是輕症患者的滅毒主要工具,一但你進入重症狀態,決勝點就是看你的毒殺T細胞強不強,維持夠不夠久,T細胞殺毒的工具好不好?他解釋「一個減毒,我們叫抗體(Antibody),一個殺毒,我們叫殺手(T cells)。」



 



黃軒指出,這就好比警民系統的配合。他形容,病毒像是一票壞人 ,進入我們的身體,啓動了社區警鈴(輔助性T細胞,CD4+T cells),社區警衞(B 細胞)啓動了監視器調查(抗體辨識)一堆坊間民眾(B細胞會快速分化成為漿細胞(plasma cell))被喚醒,大家找出防衛工具(抗體 IgM, IgG)阻擋壞人!



 



黃軒說,這時就有人打電話報警或警民連線啓動,通知警察(殺手細胞,CD8+T細胞)到現場制服這些悪煞。之後整個社區體系記得這次惡煞們的行為和長像,有良好的警民系統(T細胞反應),才能把所有歹徒(COVID 19)繩之以法。



 



黃軒表示,在重症存活下來的人,和重症死亡的人,檢查他們血液中的T細胞濃度差異,才知道,「原來你不想死,需要的不只是抗體而已,還需要的是T細胞參與!」



 



黃軒點出,從重症存活者中的血液分析,其第一線參與戰鬥的T細胞,都維持很高的水平;重症死亡者則無法維持有效的T細胞反應,反而被其他免疫風暴激盪的活化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持續大幅增加,引發了一些「無效T細胞成員(CXCR4)」出來當旁觀者看熱鬧,反而阻礙了整個病毒的清除機制。



 



「所以,我們人類身體內,需要的不只是有足夠的抗體,也得有足夠,真的可以工作的T細胞,而不是只有來看熱鬧的細胞而已!」黃軒最後提醒,完全接種疫苗是非常重要的,打完第2劑,然後又滿14天後,才能算是完全接種疫苗,「也只有如此狀況下,你體內才能有足夠的T細胞來保護你,免於重症,免於死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