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議替我國青少年接種第二劑BNT疫苗,不過,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2日指出,我國青少年施打首劑BNT後,心肌炎的粗發生率為美國青少年2倍,呼籲指揮中心衡量「利弊」。對此,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我國與美國的通報做法不同,通報敏感度會影響數值。
何美鄉表示,台灣12至17歲的人口組群約為120萬人,接種率88%,台灣青少年接種第一劑BNT後,罹患心肌炎的機率約為13/百萬劑。而依據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資料,12至17歲打第一劑後,心肌炎發生率為女1.1/百萬劑、男9.8/百萬劑;第二劑的發生率則為女9.1/百萬劑、男66.7/百萬劑。
何美鄉指出,疫苗的「利」是預防重症與死亡,「而台灣小孩的重症是多少?死亡是多少?」請指揮中心的專家們,用數據幫我們依疫情可能的嚴重度推估一下,而「弊」則是嚴重心肌炎,年紀愈小、風險愈高,青少年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承受風險。
對此,莊人祥下午在記者會上指出,目前國內接種BNT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案例共19例,其中16例是12至17歲,每百萬劑通報率為男性22.5及女性5.5,算法較美國寬鬆而影響數據。
莊人祥表示,截至10月27日,接種BNT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案例累計19例,介於12歲到21歲、16男3女。其中,有16例是12至17歲、13男3女。目前17例已出院、1例住院中、1例原本就在門診追蹤,共18例為輕症。
莊人祥說明,我國以通報率計算發生情形,目前12至17歲的通報率為男性22.5/百萬劑、女性5.5/百萬劑。他強調,美國與台灣做法不同,台灣用大數據監測通報作為心肌炎的定義,美國則是以個案審查,因此分子數較少。
莊人祥認為,心肌炎通報率牽涉不同國家的通報敏感度,這都會影響數值,且我國心肌炎個案每周更新、數據透明,隨時都會跟外界報告,非常透明地讓大家知道狀況。
至於青少年是否接種第2劑BNT疫苗,會將相關數據提供給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討論,包括先前的不良事件、接種第1劑BNT的12至17歲青少年發生心肌炎等面向,考量風險、研判後再決定。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