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延燒,指揮中心多次強調沒有醫療量能不足問題,但網路卻流傳部立台北醫院一則影片,畫面可見患者一整排躺在急診室外架設的簡易棚裡,影片一出,也讓不少人質疑醫療資源充足的說法;對此,院方發布聲明澄清,是為維護病人安全並杜絕院內感染風險,才會在戶外先採檢再入院治療。《上報》31日實際走訪衛福部台北醫院,發現院方的確在急診室旁架設雨棚作為臨時等待及觀察區,並要求疑似確診者在進入急診室前一律先採檢,現場也的確躺滿不少病患。
對此,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於31日上午也緊急召開記者會指出,這是醫院對病患分倉分流的過程;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則補充說明,網傳的影片有誤導民眾的嫌疑,病人進入急診室以前,會先做快篩抗原,陰性才可進急診、PCR陰性才可以住院,此規則全國醫院都適用,最主要就是要保護院內病人、醫護與資療資源,若不小心讓確診者進入,恐造成醫療資源的損耗。
此外,指揮中心也提出四點澄清,第一,所在地仍屬院區裡,不是路邊;第二,棚內也不是做治療,而是讓病患等待檢驗結果;第三,臨時棚是為了讓病患等待過程可遮風避雨,需要躺臥的會讓他們使用,旁邊也有醫護人員注意;最後強調部立台北醫院目前量能充足。
因疫情緊繃,雙北醫療量能也備受質疑,有網友30日在臉書「爆料公社」社團中上傳,部立台北醫院在急診室外搭設臨時棚架收治病患的影片,甚至畫面還有醫護在大雨中掃除地面積水,影片一出也引發議論,不少網友表示「醫療量能確實緊繃,不懂大家在護航什麼」、「醫療量能不足是事實」、「非常時期本來就有非常措施」等留言。
對此,部立台北醫院31日也發聲明指出,由於目前疫情嚴峻,院內配合指揮中心規定在5月16日停止與延後非緊急手術、檢查和治療,並採用分艙分流的緊急做法,所有病人進入急診室前一律先做抗原檢測,陰性即入急診,住院前一律先接受PCR篩檢,採檢結果為陰性者才可進入病房治療。
因此,病患在等待採檢結果前均於急診室旁鷹架下的「院區內臨時等待區」,並非網傳的大馬路上,有醫護人員即時觀察生命徵象,以維護病人安全並杜絕院內感染風險,若病人採檢結果為陽性,則依照《傳染病防治法》依病症狀況安排住院隔離。
院方也表示,專責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床位共72床,目前並無「無法收治病人之狀況」,也無病人久候的情形,也將在31日於帳篷區外加設遮雨簾,以維護病人隱私,並針對造成社會觀感及民眾恐慌致歉,同時也將虛心接受大眾批評。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