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黃金混雙】林昀儒×鄭怡靜今晚爭銅 2大球評看好「4比1」攻克法國

鍾裕能    2021年07月26日 12:30:00

中華隊黃金混雙林昀儒/鄭怡靜25日在桌球混雙賽,先打贏韓國李尚洙/田志希闖進4強賽後,晚間以1比4不敵日本拍檔水谷隼/伊藤美誠,無緣金牌戰,只能在今天(26日)晚上7點與法國組合爭銅。不過,兩位名球評黃煒晉、周東昱異口同聲表示「快的話4比1、最多4比2就贏。」一致看好兩人能為我國奪下闊別21年的奧運桌球獎牌,且是第1面「純本土」獎牌。



 



 



奧運桌球21年未奪牌 若入袋將成首面「純本土」獎牌



 



奧運桌球自1988年漢城(已改名為首爾)奧運列入正式項目以來,中華隊只靠從中國轉會籍到台灣的陳靜,在1996亞特蘭大、2000年雪梨奧運拿下女單的銀牌和銅牌,至今已有長達21年的獎牌荒。如果林昀儒/鄭怡靜26日獲勝,不但能銅牌入袋,而且將是正港「Made in Taiwan」的奧運桌球獎牌。



 





 





林昀儒、鄭怡靜25日在奧運桌球混雙賽,力克韓國但不敵日本,無緣金牌戰。(湯森路透)


 



球評黃煒晉指出,今天(26日)比賽的關鍵,就看林昀儒怎麼發揮。他說「大家都知道昀儒反手擰的這一板好,對日本這場比賽,對方有機會就發長球,讓他沒有機會在前檯出手擰,或是把球給到不好的位置,加上伊藤美誠短顆粒的回球,讓昀儒和怡靜的攻勢打得不是很順。」



 



黃煒晉認為「怡靜的部分,感覺後面有打開來,尤其第3局後,所以我比較不擔心。」黃煒晉形容,「日本隊早上對德國,決勝第7局從2比9打到16比14逆轉勝後,我就有預感,應該不好打,畢竟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位置被卡死、接發球單調 對戰日本暴露3缺點



 



另位球評周東昱則認為,對日本這場比賽,打出林昀儒/鄭怡靜的3個缺點。「第1,日本針對怡靜下手,盡量把球給到怡靜正手位,造成昀儒必須先移動、讓位,下一板再把球給到昀儒的反手位,把兩人都卡在球檯右半邊。第2是我們接發球,尤其接對方發出的不轉的球,方式比較單調,一開始只用挑,後來才劈長,應該可以多點變化。第3是球的落點,很多球想一左一右打大角度,把對方腳步調開,但都落到水谷隼的側身位,反而讓他可以出手,而整個比賽關鍵,是第3局9比9後被日本隊拿下,氣勢就不同了。」



 





林昀儒、鄭怡靜25日在奧運桌球混雙賽對上日本拍檔水谷隼、伊藤美誠(上圖),日本針對怡靜狂把球打到怡靜正手位,害昀儒須移動、讓位(下圖)。(湯森路透)


 



中華隊銅牌戰要面對的是萊貝松(Emmanuel Lebesson)/袁嘉楠這對法國組合。其中萊貝松33歲,世界排名在2017年最高達到20名,目前則是40名。袁嘉楠今年則是36歲,來自中國鄭州,6歲在媽媽啟蒙下開始接觸桌球,18歲獨自到法國打球,2011年獲得法國國籍,自2018年起代表法國出賽,目前女單世界排名101。



 





 



黃煒晉表示,「袁嘉楠的正手拍也是短顆粒,但能力和質量沒有伊藤好,發球也沒有像伊藤那麼有變化,而且歐洲球員前檯球的處理通常比較差一點,我們接發球如果能擺短、控制好,應該就很有機會,而且歐洲球員的球拍兩面都是平面比較多,昀儒也比較不怕這類打法。」



 



 



出手可更大膽! 廝殺法國靠「旋轉球」反制



 



周東昱則建議,「袁嘉楠的正手拍面是短顆粒,打顆粒的通常喜歡你回的球有力道,這樣可以借力使力,但打顆粒的怕旋轉,所以不妨參考前一場中國對他們時的戰術,許昕/劉詩雯給袁嘉楠的球都以旋轉為主,讓她沒辧法使力,打得很彆扭。另外,法國的萊貝松,和水谷隼一樣,常會偷偷側身拉一板,但他的步伐移動沒有水谷那麼好,只要小心就可以。」



 





球評認為林昀儒、鄭怡靜出賽應保持平常心,並趁機大膽出手。(湯森路透)


 



周東昱還特別提醒「昀儒和怡靜這陣子正手的訓練很多,可以找機會更大膽的出手。另外,心態上盡量保持平常心,雖然看好奪牌,呼聲也很高,但相對壓力也大,盡量不要去想什麼本土第一面獎牌,看淡一點,一定會有好結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