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二二八 蔡英文:轉型正義並非針對特定政黨,誠實面對歷史民主才能更深化

上報快訊    2024年02月28日 13:00:00

今天(28日)是二二八事件77周年,總統蔡英文今天(28日)上午前往嘉義出席「二二八事件77周年中樞紀念儀式」,除向受難英靈獻花致敬,蔡英文表示,過去8年,政府系統性地推動轉型正義的工程,完成四部真相調查報告,還原歷史真相;也落實受難者的名譽回復和賠償,現今已受理將近2千件賠償金申請案,合計通過核發超過40億賠償金。並在去年推動政治檔案條例的修法,獲得朝野支持,從今天開始施行。



 



今天出席除了總統蔡英文,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嘉義縣長翁章梁、內政部長林右昌、文化部長史哲、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行政院發言人林子倫、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嘉義市二二八關懷協會理事長江榮森,立法委員王美惠、蔡易餘、陳冠廷,以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及家屬等亦出席。



 



蔡英文致詞指出,二二八事件激發灣人民對民主、自由的渴望。然而,威權、高壓的統治,抑制了民主種子的生長,讓台灣進入了白色恐怖時期。然而,這段艱困的過去,是台灣歷史的傷痕。要治癒傷痕,必須了解受傷的原因。當我們能夠誠實面對真相,互相傾聽,才能縫合傷口,進行真正的和解,讓過去的歷史,不再是台灣分裂的原因,而台灣人民也因此更能共同守護民主,一起往前走。



 



過去8年,我們系統性地推動了轉型正義的工程。在法制奠基方面,我們先是訂修《黨產條例》、《促轉條例》、《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政治檔案條例》、《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復條例》等五部法律,建構轉型正義工程的基礎。



 







今天(28日)嘉義舉行「二二八事件77周年中樞紀念儀式」,出席者除了總統蔡英文,包括行政院長陳建仁、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人。(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接著指出,我們也前後設置相應專責組織或機制,作為轉型正義工程的引擎。在促轉會完成階段性任務後,則由行政院統籌6個常設部會,承接推動轉型正義的工作。在這樣基礎上,政府完成四部真相調查報告,還原歷史真相;更立法處理政黨持有政治檔案及不當黨產。收歸國有的不當黨產,則設置特種基金,用於公益及轉型正義的相關工作。



 



此外,我們也落實受難者名譽回復和賠償。權利回復基金會成立1年多以來,已經受理將近2千件賠償金申請案,更在去年首度返還了受難者在威權統治時期因國家不法而被沒收的財產;合計通過核發超過40億賠償金。轉型正義,並非要針對特定政黨,而是因為民主政治的政府,要對過去威權統治的國家不法行為,負起責任、彌補傷害。誠實面對台灣歷史的過去,台灣的民主機制,才能更加深化和進化。



 



另外,經過多年努力,二二八基金會也在2,340位已經確認的賠償受難者之外,再找出4千多位「可能受難者」。



 



蔡英文指出,政府也在去年推動政治檔案條例的修法,獲得朝野支持,並從今天開始施行。政治檔案也是歷史真相重要的一塊拼圖,我要請國安團隊以開放的態度,完整解密,公開更多政治檔案。這些轉型正義的工程,擴及了真相、正義、平復、追憶,更重要的,還有確保永不再犯,這也是國際所肯認的轉型正義五大支柱。



 





總統頒發「回復名譽證書」給受難者家屬吳真希、杜春源、江榮森及何黎蘭。(總統府提供)


 



我們也看到,台灣社會各界都以各自的方式,為轉型正義貢獻心力,像是講述二二八受難者的紀錄片《尋找湯德章》,即將在下個月上映,還有每年的共生音樂節也已經舉辦12屆。要謝謝所有為轉型正義長期努力的民間團體以及年輕夥伴,各位的付出,都是台灣民主火炬的薪柴,讓台灣的民主發展越來越興盛。



 



轉型正義沒有捷徑,記憶的傷痕更不會輕易消逝,我們這一輩人必須以實際行動,找到與歷史和平共處的方式,打造更開放的社會。



 



面對過去,我們不能忘記,更不用害怕想起來;面對未來,我們要持續深化對話,追求民主永續的社會共同體。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