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讀博士班時,戴桓青意外開啟名琴研究,第一時間聽到他「不務正業」的父母卻沒太大反應,「因為從小就不太管小孩,念幾句就算了。」
2位大法官、1位台大醫院院長
戴桓青話說得輕鬆,但家族背景攤開十分驚人,祖父戴炎輝曾任大法官,也是我國首位台籍司法院長;大伯戴東生曾任台北銀行(今台北富邦銀行)副總經理;二伯戴東雄繼承祖父民法專長,曾任大法官、台大法學院長;三伯戴東原為我國新陳代謝疾病權威,曾任台大醫院院長;父親戴怡德則是台大化工系教授,統算下來,戴桓青家族橫跨百年出了17位台大校友。
出身醫、法世家,家族與台大淵源濃厚,戴桓青卻不認為戴家教養方式有特殊之處,「小學以來很少補習,父母對小孩不採嚴格教育,但一直傳達『學習靠自己,不要只想別人教』想法」,戴桓青以學英語舉例,「就算父母都曾留學美國(父親戴怡德美國北卡州立大學化工博士,母親連鯤菁愛荷華州立大學統計碩士),從小也是丟英語教材要我們自己學。」
家族教養開明
父母對戴桓青意外發展名琴研究態度開明,也體現在對弟弟戴松青上,「他念完台大電機發覺沒興趣,到美國改念建築,取得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建築碩士後,現在紐約當建築師。」
「不管領域是什麼,只要自己有興趣,父母都同意,但做完決定自己要負責成果。」戴桓青透露,國小學拉小提琴其實是父親私心願望,「他以前想學,但被祖母以『音樂給女兒學,男生去打球』打了回票。但我跟弟弟沒興趣,父親也都尊重。」
身教重於緊迫盯人言教
「父親念高中時曾約朋友在家打麻將,祖母發現後反而邀請同學一起喝綠豆湯」,戴桓青觀察祖母教育方式,「她自有一套辦法,讓每個小孩自動自發達到自己最好的程度。至於是什麼辦法,我也說不出所以然。」
就算家族幾乎都是台大人,祖母從不對考上建中、台大、出國的孫輩,頒發任何紅包獎勵。
祖父母1958年起就住進的南昌路台大宿舍,對戴桓青有不少童年回憶,「那是一棟有院子的日式平房,以前父母不太管課業時,都跟弟弟在院子玩土,不過祖父母過世後,宿舍已經還給台大。」
申請台大教職隱藏名琴研究興趣
談起回台大任教,戴桓青說一開始也不敢多提名琴研究。「至台大應徵時,都列生物化學、蛋白質、神經科學等研究方向,完全沒談『名琴研究』興趣」,戴桓青笑稱「我覺得在聘任會議講出來,應該不是加分啦」。
後來拿到木屑,開始展現研究成果,戴桓青才在教職員官網上加掛此項研究興趣「現在有成果產出、論文也發表在國際期刊上,沒問題了。」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蘇郁晴 影音:羅佳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