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兒的峇里手記》眾神之島面臨的長期戰役:垃圾

楊敏琦    2017年06月23日 07:03:00

幾個月前,一對住在峇里島南部的台灣夫婦友人新居落成,我們受邀與其他峇里的台灣鄉親們一同去「鬥熱鬧」。朋友住處位在機場東邊港灣的一個社區,警衛管理出入,每戶都是獨門獨院的townhouse,屬於峇里城內的高級住宅區。



 



主人準備了豐盛的晚餐,許多從事漁業的鄉親們,更各自帶來新鮮烹調的漁獲海產。偌大的草皮邊上,廚子一邊準備著烤肉,屋內飄著令人垂涎的香氣。傍晚靛藍的天空下,賓客們在花園裡品嚐美食美酒,氣氛愉快又愜意。



 



晚餐到了一半,空氣中突然出現了不同的氣味──一股令人作嘔的腐臭味,久久不散。我環視四周,大家正繼續愉快地用餐談笑,彷彿不覺已被這個可怕氣味迷霧所籠罩,只有我一個人感到錯愕。



 



峇里城區典型的連棟別墅(示意),難以想像住在豪宅裡卻需要忍受垃圾山帶來的惡臭。© trvl-media.com


 




終於,我忍不住問了另一位住在同一社區的朋友,這氣味到底從何而來?他帶著無奈說道,港灣邊的垃圾掩埋廠,每年吹東南風的幾個月,垃圾味都會飄過來。許多今晚在場的鄉親都住在這一帶,也難怪他們已經習慣了。




 



這時我才想起,每次開上連接首都登帕薩 (Denpasar) 和濱海五星酒店區努沙都瓦 (Nusa Dua) 的跨海大橋,就會看見的那座(排)垃圾山,面積之大、山頭之高,難以視若無睹。不只是可怕的氣味,連帶著環境衛生問題,都已經讓人無法忽視峇里島垃圾過多、掩埋不及的嚴重性。




 




首都登帕薩附近的Suwung垃圾掩埋廠。© The Courier Mail


 



 



當地人甚至直接把牛隻帶到垃圾山上。© The Courier Mail



 




對照台灣,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也同樣經歷了島上隨處可見垃圾山的窘境,在民間團體努力奔走與政府合作之下,將「垃圾不落地」的觀念導入社會,乃至今日有系統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



 



和台灣同樣是高人口密度的峇里島,沒有積極的地方政府負起垃圾處理的責任。



 



七〇年代Ngurah Rai國際機場啓用後,峇里的經濟發展便逐漸趨向觀光業,光是2016年度,造訪峇里的海外觀光客就超過了440萬人次(Central Statistics Agency BPS, Bali Province)。



 



大量的觀光人口,不僅加速了塑膠袋的使用,取代過去以天然材料來包裝的習慣(如芭蕉葉包裹外帶食物),更多的瓶裝飲料、一次性餐具、無數的觀光酒店與別墅每日每夜製造出的廚餘等,對島上的垃圾問題一拳又一拳地重擊。



 



垃圾與化學物質嚴重污染河川。© IDEP Foundation


 



雨季的峇里,排水溝被垃圾阻塞,把街道淹成一條條溷濁的河,在遊客的眼中,海島度假天堂逐漸走了樣。幸運的是,島上經濟極度仰賴觀光業,因此外來移民與遊客的觀感,便成了最有強而有效的助力,帶動了民間的環保行動。



 



我和先生在2011年初抵峇里定居時,便開始推動居家廚餘堆肥,成立Kompos Bali,與島上的民間垃圾分類回收公司ecoBali合作,有機無機廢物皆有去處,目標讓家庭製造的廢棄物降到最低。



 




 




ecoBali與Kompos Bali合作推廣居家回收與堆肥。 © ecoBali


 



 



Temesi的有機推肥幫助土地恢復原來的生態系統。 © Temesi Recycling



 



由峇里扶輪社發起的Temesi Recycling,每日處理高達50噸的垃圾,並將其中80%以上的有機廢物轉為有機肥;Eco Mantra直接深入北庫塔農村,指導村民如何節能永續,將有機廢料變成肥沃土壤、無機廢料轉為柴油燃料,示範農村持續增加中。



 





 



由印尼青少年姊妹Melati & Isabel Wijsen,號召同學們組成的Bye Bye Plastic Bags,不僅成功說服峇里地方政府在2018年全面停止提供塑膠袋,更帶動其他國家跟進,成為峇里年輕一代的環保尖兵。



 



Avani公司創辦人Kevin Kumala示範將樹薯做成的塑膠袋溶解在溫水中再喝下去的影片,在網路上瘋狂轉傳,他們一系列紙吸管、甘蔗纖維便當盒等可分解免洗餐具產品,也讓商家們趨之若鶩。



 





 



來自荷蘭的Dave Hakkens所發起的Precious Plastic Project,鼓勵大家動手DIY回收塑膠重製成新物品。拜網路所賜,鉅細靡遺的線上教學影片,讓一群躍躍欲試的峇里青年加入行動,成立Precious Plastic Bali,進入校園開辦工作坊,鼓勵更多年輕人一同參與。



 



Alila集團在峇里島的四家酒店已全面進行「零廢棄」計畫。 © Alila Uluwatu


 



「眾神之島」的人們虔誠又率真,偶而不小心迷失在觀光帶來的財富裡,希望到此一遊的你別忘了適時提醒。



 



透過瞭解你的住宿酒店、餐廳、觀光景點的環保行動,安排一趟愛護峇里土地的旅行。讓烏布的稻田永遠蒼翠,庫塔的海風恆久清新,金巴蘭的夕陽持續閃耀。



 



 



(編按:《上報》隔周推出《吉兒的峇里手記》專欄,由楊敏琦(吉兒)執筆。曾任台北國際藝術村國際交流經理,因而結識澳洲籍藝術家夫婿。2010年,兩人移居峇里島山城「烏布」,搭建了綠建築的家;2011年起夫婦兩人開展咖啡事業 Seniman Coffee Studio。育有兩子邁里、唯里,與他們田園散步、花園抓蟲、探索世界是每日的功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