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15日壓倒性通過2022國防授權法案,其中一個條款是建議國防部邀請台灣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RIMPAC),若成真,將是台灣首次參加該軍演,無論是象徵意義或是實質意義都有重大進展。《上報》在此簡介該軍演的重要性與內容。
環太平洋軍演原文全稱為「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每兩年在美國夏威夷群島周邊舉辦通常在6-7月舉辦,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指揮,是太平洋最大,也是國際上最大的海上軍演。自1971年以來,每次都必定會參與軍演的有美國、澳洲與加拿大三個太平洋美國盟邦國家。
美國會邀請盟友國家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美軍認為,太平洋區域有幾個潛在的衝突需要動用海軍作戰,包括台海戰爭、朝鮮戰爭、南海衝突等。
原本軍演的目的是對抗蘇聯,不過蘇聯垮台之後改成反恐等目的,加強大平洋洲周邊國家的軍事合作,以推動區域穩定。
17-31AUG, JS ISE (DDH 182) and JS ASHIGARA (DDG 178) conducted various exercises with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at @RIMPAC 2020. JMSDF promoted mutual understanding to contribute regional stability. pic.twitter.com/6tRoNCMFZN
— Japan Maritime Self-Defense Force (@jmsdf_pao_eng) September 3, 2020
首次環太平洋軍演是在1971年,當時僅有美國、澳洲、加拿大、紐西蘭和英國參與。
在過去數十年,經常性的參與國家包括智利、柬埔寨、法國、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荷蘭、祕魯、新加坡、南韓、泰國與英國等。可以看出儘管稱為環太平洋軍演,一些歐洲國家仍受邀參加。
中國、厄瓜多爾、印度、墨西哥、菲律賓和俄羅斯也曾做為觀察國參加。中國是在1998年首次以觀察員參與。2014年,中國則首次派軍參加,然而到了2018年美國又不再邀請中國參加。
#ThrowbackThursday ? #HMASArunta fires its 5-inch gun during Exercise @RIMPAC 2020 off the coast of Hawaii. ?
?: LSIS Ernesto Sanchez#MilitaryLife #Navy #NavyStrong #ArmedForces #NavyLife #GoNavy #AustralianNavy #WorkingNavy #YourADF #POTD pic.twitter.com/UbUDEdBLuc
— Royal Australian Navy (@Australian_Navy) July 28, 2021
軍演規模每次不固定,美軍可能出動一整個航母群、潛艦、數百艘戰鬥機與數萬名士兵。
演習分為港口、部隊整合與自由發揮三個階段。在港口階段建立各個層級與人員的關聯性。部隊整合則訓練在跨國指揮下的執行力,而自由發揮階段則測試面對不同威脅情況下的反應。
2004年的軍演規模有40艘船艦、7艘潛艦、100艘戰鬥機以及超過1.8萬名官兵參與。該次軍演聚焦多國訓練、建立信任與合作等。
2010年則有32艘軍艦、5艘潛艦、超過170架戰鬥機以及超過2萬名官兵參與,聚焦在參與國家軍隊的運作與戰術順暢度。演練項目包括砲彈、飛彈、反潛艦、空中防禦等項目。
2014是中國首度參與,派出中華神盾的052C型171海口號飛彈驅逐艦、054A型575岳陽號飛彈護衛艦、886千島湖號綜合補給艦,和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等軍艦參與,是規模僅次於美國的參與國。當時美國總統是歐巴馬。當時有美國國會議員要求也要邀請台灣參與。當年規模也相當大,整體總計有55艘船艦、超過200架戰鬥機以及約2.5萬名官兵參與。
2018年原本也有邀請中國參與,但到了五月美國國防部卻表示由於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行為,刪除邀請中國。當年高達52艘船艦、來自26個國家超過2.5萬名官兵參與。
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大幅縮短軍演的規模與時程,僅僅舉辦兩周,而且只有海上軍演。最後僅有10個國家參與,也只有22艘船艦、1艘潛艦,以及大約5300名官兵,不到往年一半。目前尚不清楚2022的規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