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當地時間2021年8月15日,首都喀布爾被神學士武裝攻佔,反塔的所有阿富汗軍隊退而投向北部的潘傑希爾河谷(Panjshir Valley),而後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後簡稱「反抗軍」)宣佈在此成立。反抗軍領導人之一,「潘傑希爾雄獅之子」小馬蘇德(Ahmad Massoud)宣佈,將與神學士展開決戰,「絕不輕易投降」。儘管神學士聲稱已經征服潘傑希爾,但反抗軍表示不會投降,將繼續抵抗神學士的統治。
25年前,剛剛建立武裝的神學士奪取了喀布爾,但未曾成功地將馬蘇德領導的北方聯盟擊敗而統一全國。二十五年過去,神學士再一次在相同地域潘傑希爾面對他們的老對手:馬蘇德家族。
潘傑希爾河谷位於興都庫什山脈南麓,距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東北部僅80公里之處,呈西南-東北方向延伸150公里,寬僅10公里左右。生活在潘傑希爾河谷的人們擁有天然屏障——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兩邊谷口的海拔均超過3800米,易守難攻,據阿聯《國家報》介紹,車輛想進入潘傑希爾谷地需在谷口接受武裝人員的檢查。
河谷中的道路和訊號臺在上個世紀由美國出資修建,距谷口不遠即是巴格拉姆(Bagram)空軍基地,這個基地最初由蘇聯人修建,後來成為了美國的空軍基地。
據報導,大約有15-20萬塔吉克族人生活中在這個山谷裡。曾擔任阿富汗農業部幹事沙利菲(Sharifi)先生稱讚潘傑希爾人的勇敢——他們「也許是阿富汗最勇敢好戰的人」,在歷史上對抗英國、蘇聯和神學士的戰爭讓這裡的人們感到驕傲。
接近首都的地理位置,綿延展開、易守難攻的地勢環境,勇猛善戰的居民,再加上保管著大量過去軍隊的武器,歷史學家認為,這些要素缺一不可,使潘傑希爾河谷成為軍事戰略要地。而潘傑希爾這個地名之所以被歷史銘記,也離不開河谷孕育出來的英雄——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Ahmad Shah Massoud)。
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後簡稱「馬蘇德」)於1953年出生在潘傑希爾河谷中,是一名塔吉克族人。第一次參加政治組織時,他還是一名在喀布爾讀工程學的大學生。那時,共產主義正在阿富汗不斷發酵,伊斯蘭信仰虔誠的的馬蘇德隨即加入穆斯林青年組織反蘇反共,後因武裝起義失敗而流亡鄰國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這些流亡的阿富汗人依照在政治譜系上的不同位置建立了80餘個大大小小的抵抗組織,各自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展開活動。抵抗組織被統稱為「穆賈希丁」(Mujahideen),意思是聖戰士。
I suggest those who keep saying Ahmad shah massoud start some research about him and know his ideologies especially afghans.
He start fighting Against Soviet Union for the name of Islam then he start fighting against Taliban who were extremist.
Proud to be Muslim pic.twitter.com/eeCSL4lZ6e
— Panjshir_Province (@PanjshirProvin1) September 16, 2021
1979年12月27日,蘇聯入侵阿富汗,發起了美蘇冷戰以來,一場重要的「局部熱戰」。隸屬於宗教黨派「伊斯蘭促進會」的馬蘇德認為,這是穆斯林國家進行武裝抗蘇的絕妙時機,他隨即回到家鄉潘傑希爾組織了一支武裝部隊,與其他「聖戰」軍同時行動,在不同地區戰鬥。
握著武器的馬蘇德發現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安薩里(Tamin Ansary)在《無規則遊戲》一書中,將他的軍事才能描述為「能和切格瓦拉、毛澤東相提並論」。他能夠利用潘傑希爾的谷地地形設下埋伏,能在地面擊落蘇聯軍隊的直升機,也能與山裡的百姓共處。
蘇聯軍隊曾認為他們可以很快勝利——憑藉先進的武器和人數眾多的軍隊。然而他們慢慢發現,無論他們的武器比阿富汗人先進多少,游擊部隊仍可以肆意在山中伏擊。在蘇聯兵分兩路尋找穆賈希丁的主力部隊時,馬蘇德伺機帶領著他的士兵們分散在山中的不同地點,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對蘇軍進行多面合圍。他也將觀察試驗出的蘇聯相處之道告訴潘傑希爾居民們:白天,蘇聯軍機出動,民眾們即進入蜿蜒陡峭的山中躲藏;待晚上蘇軍撤離後,大家回到各自的家中照料土地、過生活。
安薩里在與馬蘇德助理的訪談談話中,感受到馬蘇德追隨者們對他「近乎宗教膜拜的虔誠」。馬蘇德很快在反蘇戰爭中成名,被冠以「潘傑希爾雄獅」的名號(Panjshir意思為五頭獅子)。因受過高等教育、會說法語等多國語言,他與西方媒體頻繁接觸,因此也被西方認為是阿富汗抵抗蘇聯運動的代表。
Brilliant tactician, charismatic guerilla known as the Lion of the #Panjshir, and wily survivor, Ahmad Shah Massoud an opponent of both the Taliban and Al-Qaeda, was assassinated twenty years ago, September 9, 2001.
Rest In Peace pic.twitter.com/ktK8rwYzOp
— Panjshir_Province (@PanjshirProvin1) September 9, 2021
1989年,蘇聯面臨解體,忍痛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失勢。根據喀布爾大學沙姆斯博士的研究,接下來的一年多中,10多萬政府軍與共18萬隸屬於各抵抗組織的「聖戰」武裝對峙,直到1992年,聖戰組織組建起臨時政府,人民民主黨從邊境逃離,阿富汗進入軍閥割據時代。
馬蘇德的伊斯蘭促進會與另一支聖戰組織——伊斯蘭統一黨的糾紛最終導致了阿富汗的動亂,他也於2005年被世界人權組織指控犯有暴行。兩支聖戰部隊為爭奪首都喀布爾而互相攻擊,喀布爾的哈布拉居民被數不清的火箭彈和子彈威脅著。
1994年,神學士勢力慢慢壯大,一些從難民營和宗教學校走出來的孩子加入了神學士組織,反抗那些曾作為救世主趕走蘇聯人、現在又製造了這個殺戮世界的「聖戰」組織們。神學士組織逐漸因為宗教信仰派別得到巴基斯坦的支持,在幾個月內順利控制了阿富汗整個西部,直到包圍馬蘇德佔領的喀布爾。
在「潘傑希爾雄獅」那裡,神學士第一次吃了敗仗。但源源不斷的金錢和巴基斯坦邊境難民跨越國界加入神學士。在幾次包圍後,馬蘇德決定保存實力,帶軍隊再一次撤到家鄉潘傑希爾。最大的城市喀布爾於是落入這些比聖戰組織更加保守的極端戰士當中。
神學士採用嚴酷的伊斯蘭教法沙里亞法。女性失去了獨自外出的自由,走出家門後不能顯露任何一點皮膚;音樂、電影等所有表演藝術被關進禁止之列,任何被神學士認定的非伊斯蘭元素都成為犯罪的可能。最初的幾年中,世界各國對神學士的統治採取「中立」的態度。安薩里認為,這是為中亞石油管道的暢通做出的妥協。
1996年11月,北方聯盟在潘傑希爾誕生了。馬蘇德帶著在潘傑希爾的軍隊,召集多名前聖戰組織的領導人組成「解放阿富汗聯合陣線」,開始與神學士在同一區域不斷拉鋸。神學士一直無法拿下這塊擊退蘇聯的土地。
但潘傑希爾也僅能依靠伊朗等國的支援、耗費彈藥和資源,極其費力地維護其「不敗之地」的名號,無法再擴展北方聯盟的領地。安薩里寫道,直到那時,馬蘇德仍等待著希望降臨,等待神學士殘忍的教法終於失去民心的那一天。而他「只需要把這些訊息傳達給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等待逆轉」。2001年夏天,年邁的馬蘇德走向法國,在演講中宣稱,神學士將要對「西方世界進行破壞」。
然而,馬蘇德並沒有等到那一天。9月9日,倫敦一家電視台表示會派出兩名記者前往阿富汗拜訪他。儘管本拉登所在的「基地」組織已經發出對他的通緝和警告,馬蘇德還是在盟友的安全保證下接受了採訪。據事件紀錄,在接受了幾個不痛不癢的問題後,馬蘇德放鬆了警惕,這時,攝影記者引爆了攝像機中的炸藥,記者當場暴斃,馬蘇德也被炸得「血肉模糊」,不治身亡,倒在了911恐怖襲擊的前兩天。
2001年9月11日,挾持的客機裝向五角大樓,馬蘇德此前發表的「基地」組織對西方世界可能造成破壞成為預言。美國在進入軍事狀態後,立即派遣軍隊,聯合北方聯盟一同清掃曾經拒絕交出賓拉登的神學士政權。
據傳,北方聯盟的軍隊每收回一處的土地,阿富汗人們便會將印有馬蘇德照片的海報貼遍街道和商店。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Hamid Karzai)將馬蘇德追封為「阿富汗民族英雄」,將9月9日定為國定假日。人們認為,失去馬蘇德後,再也沒有人有這樣的人格魅力,將軍閥們統合成為能夠對抗神學士的力量。
於是,每到9月9日,大量來自北部山脈的潘傑希爾人走上喀布爾街頭,紀念他們曾經的領袖。有時,他們中的部分會揮舞著AK-47槍支以表達對政府或其他組織的不滿,造成暴力事件。儘管如此,政府還是堅持每年的紀念日慶祝。
然而,今年的9月9日,馬蘇德的紀念日或許不會再有這樣的場景了。
當地時間9月6日,神學士政府的公告與反抗軍高層的確認同時發出,宣告潘傑希爾河谷已經被神學士勢力全部佔領,由小馬蘇德和前副總統成立的阿富汗全國抵抗陣線在不到一個月內崩潰了。儘管反抗軍宣稱他們仍在抵抗,小馬蘇德的勢力無法阻止神學士掌控整個阿富汗。、潘潔希爾這個擊退蘇聯、戰勝神學士的馬蘇德家族圖騰,這次能不能承受住厚望,恐怕不太樂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