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三省9月26日突然傳出限電,影響不少居民生活,而隨即廣東、江蘇等省分也傳出拉閘限電導致眾多廠商被迫停工,甚至影響蘋果、特斯拉等關鍵供應鏈的交貨,以及波及不少台廠。限電危機突然震驚國際,令人好奇背後的原因。
《路透》報導指出,限電危機可以追朔到2020年年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節能減碳目標,要在2030年減少65%碳排放。,中國開始祭出「能耗雙控」要求,而近期中國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列出今年上半年,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湖北等10個省份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隨著年關將近,這些地區面臨短期內突擊完成能耗雙控指標的指標壓力。
所謂能耗雙減指的是「能耗強度降低」與「能源消費總量降低」兩項指標。發改委甚至表示會懲處未能達標的地方官員。
由於擔心政策目標未能達標而被約談,這些未達標的地方政府只好祭出所謂「一刀切」的做法,強制拉閘限電,力求短期內達標。
因此包括廣東在全省啟動有序用電,當地不少企業「開三停四」、「開二停五」錯峰用電。江蘇、雲南等對化工鋼鐵企業限制用電。而在9月23日東北三省首次對居民斷電,整件事情才炸開。
不少地方政府表示這是因為要符合能耗雙控目標才不得不採取的措施。另外也指稱是煤礦價格過高導致發電成本入不敷出。
對於地方政府「甩鍋」把責任推到中央,中國的《每日經濟新聞》評論就批評,限電的罪名不能由能耗雙控來背,認為地方部門並沒有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缺電問題、而且能耗雙控並不是新政策,是執行6年的老政策。
「運動式拉閘限電,究竟搞的哪門子減碳?有沒有考慮過企業死活,以及由此可能帶來的連環影響?」
文章引述中央,批評地方政府想要在政績上面左右通吃,一方面依舊依賴高耗能產業實現經濟發展,一方面有想通過走捷徑方式達到減碳目標。兩個對立目標不可能實現,不求實際只求其表。
⚠️Over 20 ?? provinces have been curb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both industrial and residential sectors since late August.
Chart by Jiemian news on the latest status of China’s power shortage, and provincial energy targets?alertshttps://t.co/x7JmgFk102 pic.twitter.com/8modkxYfhW
— Yan Qin (@YanQinyq) September 27, 2021
這波中國斷電其實還有更多因素,實際上上半年中國不少省分的耗能式增加的,主要是因為疫情關係,中國是少數工廠還有維持運轉的經濟體,導致國際訂單激增。
《BBC》引述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8月份出口增速加快25.6%、進口增加33.1%,8月出口同比增長33.7%。
這些意味著在中國的工廠用掉更多能源,數據顯示,中國1-8月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了13.8%,然而中國的發電量卻趕不上突然暴增的用電需求,特別是佔據中國發電量71.8%的火力發電,因為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加上因為外交戰又限制澳洲煤炭進口,火力發電僅僅增長0.3%,中國煤炭價格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了56.26%。
而且,中國有實施嚴格的電價管制,煤炭價格大幅上漲卻不能反映到消費端,導致火力發電處於賠錢狀態,增加發電量更是難上加難。
停電背後有兩個重要的主要得背景因素,第一個還是在於中國的能源結構,以《新京報》所做的統計來看,中國2020年全國用電量中,超過70%是工業用電,居民生活用電僅占15%,而工業估計所需用電量還會逐年攀升。每年預估的電力缺口也是逐年攀升,預估到了2025年會達到1460億千瓦。
在發電來源方面,火力發電高佔71.8%,第二名為水力發電12.3%,第三為風力發電8.7%。核能僅占5%。
儘管習近平此前宣布將停止在海外興建煤炭發電廠,但主要的挑戰仍是在國內,而且習近平已經在聯合國上承諾會在「2030年達到碳峰值,2060年達到碳中和」,顯見地方政府壓力將會相當大。
China's northeast power grid wa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ing'❗️
so grid company enforced emergency cuts for residentials to stabilize grid, affecting lifts, traffic lights, even water supply.
If peak load >70GW + thermal outages/low wind, then it is TIGHT pic.twitter.com/aetuaU04g7
— Yan Qin (@YanQinyq) September 27, 2021
第二個背景因素反映的是中國產業轉型不及,依舊依賴高耗能模式。中國官媒《人民網》在一篇評論中指出,中國的GDP耗能是世界平均的1.5倍,意味著中國每提升一點GDP,要耗費1.5倍的能源,部分原因是中國GDP更高度依賴製造業的緣故。
《每日經濟新聞》指出中國轉型的弱點,表示若無法能耗雙減,就會造成惡性循環,「依然停留在為了GDP等犧牲環境、能耗治理徒有其表的傳統發展模式上,哪怕今年年度能耗雙控指標達成,明年依然會陷入日常超標、年關突擊拉閘的惡性循環...只會造成地區經濟結構始終徘徊于低層次、高能耗、高污染的畸形發展層面,也損害了當地環境和民眾生活保障權益。」
不過,或許要為中國地方說句話,產業轉型何其困難,台灣自2000年以來就喊要產業轉型,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何況中國經濟依賴大量其他國家不願意做的低效率產業,瞬間轉型恐造成大規模失業,失業容易造成社會動盪,是中國官員最不能承受的代價。而且在西方(特別是美國)重新要重振製造業當下,中國是否能創造更節能更有效率的產業去替補過去的模式,恐怕很不容易。
最後,儘管中國面臨限電、能耗雙減的巨大考驗,但現下唯一正面的事情大概是,不像西方對中國「節能減碳只是說空話」的批評,中國看來是真的有在減碳,而且是不惜停電停產也要減碳。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