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19日報導,白宮為確保內閣成員效忠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白宮顧問(White House advisers)的名義在內閣首長身旁安插監軍。
報導引述不具名政府官員指出,這些顧問名義上負責居間協調白宮與內閣執行的政策,實則於背後監視內閣高層人士,確保內閣執行政策不偏離總統方針、效忠川普。
White House installs political aides at Cabinet agencies to monitor secretaries’ loyalty to the president https://t.co/qLr7V49osQ
— Washington Post (@washingtonpost) 2017年3月19日
五角大廈(the Pentagon)知情人士指出,他們私下稱呼監視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im Mattis)的白宮顧問為「政委」(the commissar)。「政委」一詞來自蘇聯時期,意旨政府指派至軍中的人士,目的為確保政府對軍隊的政治控制。
《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政府總共安插了至少16名白宮顧問,包括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能源部(DOE)、美國太空總署(NASA)等。報導指出,白宮顧問向白宮政策副幕僚長迪爾伯恩(Rick Dearborn)報告,每周定期與迪爾伯恩的副手馬什伯恩(John Mashburn)舉行視訊會議。由於川普各部會的領導組織尚未成形,這些顧問可能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川普前競選顧問班尼特(Barry Bennett)認為此舉高明,他說:「特別是面臨政黨輪替、政策方向完全不同,而你卻須重新組織政府的時候。我認為此舉高明。」他說,「有人必須在現場代替白宮官員,在部門內擔任傳達白宮的立場,擔任白宮的耳朵。」
前眾議院議長、川普顧問金瑞契(Newt Gingrich)表示,為了改善華府的政治生態「抽乾沼澤(drain the swamp)」,川普必須指派人士至各部會進行監視。金瑞契說:「若要抽乾沼澤,最好必須監視那些藏在沼澤的鱷魚。那些人試圖暗中阻擾新政府。」
《華盛頓郵報》指出,白宮的安排並不尋常。美國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布希(George W. Bush)、柯林頓(Bill Clinton)皆未採取此措施。川普的做法與一般白宮與部會的聯繫方式也不同。批評者認為,各部會正值領導團隊組織時期,川普的作法可能導致混亂、造成白宮與內閣缺乏信任。
歐巴馬時期擔任能源部長諾柏拉克(Kevin Knobloch)表示:「內閣與白宮間保有討論空間,容許不同意的聲音存在,行政團隊才能健康發展。」
白宮拒絕評論在各部會安排白宮顧問一事。一名白宮官員匿名反駁:「在部會重整的過渡時期,這些顧問擔任重要的聯絡管道。」這位官員透過電子郵件向《華盛頓郵報》指出,「一如過往,白宮與各部會機關保持聯繫。」
不過《華盛頓郵報》報導,白宮安插至環保署的顧問本頓(Don Benton)開會時經常大發議論,引發美國環保署長普魯伊特(Scott Pruitt)不滿。普魯伊特因而將本頓排除於工作會議。
白宮先前即不斷傳出與部會關係緊張的消息。川普1月簽屬移民禁令時,國防部長馬蒂斯與國土安全部長凱利(John F. Kelly)竟不知情禁令影響範圍。此外國安資訊不斷流出,也讓川普頻頻發怒。匿名人士指出,由於川普與部會首長並沒有深厚的關係,因此官員的忠誠度顯得格外重要。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