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判決 中國將加強南海軍事化? 亓樂義:4個指標觀察

簡嘉宏    2016年07月13日 13:38:00

自古被認為是固有疆域的南海,國際仲裁庭12日一紙判決出爐推翻主權宣稱後,在世界舞台挾其政經實力急遽崛起的中國將如何因應?對兩岸局勢長期進行深入觀察的亓樂義認為,中國反對的是單一判決,並非國際法與遊戲規則,「中國未來反而會更竭盡所能地維護國際法的合法性」。



 






 



四個指標看中國是否積極軍事化南海



 



荷蘭海牙的常設仲裁法庭12日做出判決,認為中國對南海地區不擁有經濟與歷史上的權利,判決同時否定了中國慣以劃分領土範圍的九段線(nine-dash line)存在意義,亓樂義認為,當外界把焦點放在中國是否會強化南海軍事化之際,他提出了4個指標來觀察。



 



(一)是否畫出防空識別區(ADIZ



 



2012年,東海主權爭議發生時,中國在9月10日先行公布了釣魚台領海基線,隔年11月23日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DIZ),因此,假若中國要故技重施的推出南海ADIZ,勢必先行劃分南海海域的附屬島嶼領海基線,才能建立海空立體法域。



 



不過,該區域的領海基線畫分並非易事,況且,中國想畫ADIZ,其他國家也想,加上中國到南海的距離遙遠,南海周邊涉事國太多,相較之下,中國宣布東海ADIZ時,主要顧及日本的反應即可,亓樂義研判,中國就算有意在南海畫出ADIZ,實際操作上存在困難。



 





 



另外,在中國片面宣布東海ADIZ後,對此極為不滿的日本於2014年12月發現,中國在ADIZ相應的「防禦性緊急處置措施」竟然付之闕如!更加證明中國的東海ADIZ僅是個片面宣傳,沒有實際作為。



 



(二)是否繼續填海造陸



 



針對菲律賓,中國已在南海多個島嶼填海造陸,亓樂意提醒,現階段將觀察中國會不會在美濟礁與仁愛礁旁繼續填海造陸,鋪設跑道,方便民航機起降。



 



1999年5月9日,菲律賓一艘老舊的坦克登陸艦駛入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海域,並以擱淺為名坐灘,中國此次會不會利用機會將這艘艦艇進行強制排除,也是中國是否決心升高衝突的觀察指標。



 





 



(三)在南海的執法模式



 



以往,中國在領海中的巡弋以海警及漁政船為主,海軍殿後,為的是避免軍事衝突發生的頻率,在判決出爐後,中國是否讓海軍與海政船並行來維持秩序,將可看出其對拉高衝突層次的想法。



 



(四)軍事化部署程度



 



目前,中國在西沙群島活動較南海為頻繁,除了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上已建有的3000公尺飛機起降跑道及可停靠5000噸船隻的碼頭外,距離越南不遠的華陽礁(Cuarteron Reef)上也裝有65英呎的天線,用途為「海洋高頻雷達」。



 



這些跑道、軍港、雷達站管、機堡機庫及防空設施等基礎建設,都是中國在戰時可以立即使用的相關設備,如果中國在未來在南海諸島上加緊趕工,亓樂義表示,中國軍事部署的程度已然升高。



 





 



僅針對單一判決



 



在判決昨天出爐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發表了《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上午10時舉行記者會,由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以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暨發言人郭衛民介紹白皮書,討論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



 



中國在白皮書中指陳,將「與直接當事國做實質性的臨時安排,共同開發、互利共營」,亓樂義分析,證諸中國過去近20小時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出,中國有意見的其實只是這次不利的判決,並非想推翻目前的國際海洋法,相反地,中國未來會「想辦法維持國際法的合法性」,將反對力道放在海牙常設仲裁法庭的濫用權力,但我方仍不可輕忽中國在南海所採取的外交、軍事雙管齊下手法。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