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今年來祭出一波波的緊縮資金措施,力道加重程度只見擴大不見縮手,目前在遏止資金進一步外逃的已經看見效益。2017年1~4月中國海外購併金額大幅年減67%,是2009年金融海嘯來最大減幅,2017年整體規模可能將比2016年縮減50%。
中國釋放收緊海外併購信號,中企將不能愉快地「買買買」了? https://t.co/mJaOe3Fzgb
— 林浩泽 (@ligezhou2010) 2017年3月14日
彭博(Bloomberg)報導引述不願具名的北京人士報導,至9月,中國政府計劃減少海外購併規模10億美元,或嚴加控管中國企業收購非核心業務的範圍。超過100億美元或以上的海外企業收購案都將被禁止,同時限制國國家企業收購超過1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
Linklaters法律顧問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方儉(音譯)預期,2017年中國企業不論在國內籌資或者受到海外收購標的企業與國家刁難程度都將提高,2017年中國海外購併規模將比2016年縮減40~50%。
中國政府突然宣布的新資金管制措施,已經導致部分先前已經宣布的海外購併案無法順利成交。中國山東天業恒基股份有限公司4月公佈,在資金管控措施下已經無法順利將款項匯出海外。
先前計劃以13億美元收購澳洲礦業公司Barrick Gold股份交易案已經撤銷。萬達集團同樣因為資金匯出困難度提高,3月已經取消收購Dick Clark Productions購併案。
2016年中國海外購併金額高達2460億美元,創下統計來最高紀錄,中國在2016年在全球購併國家排名中,僅次於美國。不過,中國買家挾持龐大資金的海外積極購併引發部分國家或地區提高警覺,不僅要求購併交易不成要付出龐大的違約金,還有直接拒絕中國買家提出的高價購併,直接接受低價買家提議。
北京法律顧問公司Baker & McKenzie購併部門合夥人鄔美珍表示,很顯然的,今年中國海外購併活動將無法如以往活躍。部分中國買家為籌措資金,選擇與海外私募基金合作,或者追逐規模偏小的購併案。
瑞士信貸亞太購併部門主管加拉赫(Joseph Gallagher)指出,整體而言,今年中國海外購併規模將受到官方資金管制措施影響,部分對中國經濟有正面幫助的大型購併案才有機會獲得官方大力支持而順利成交。
彭博統計資料顯示,從6大產業觀察,今年來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以消費與能源產業為主,消費產業購併規模達到121億1000萬美元,工業產業規模僅約20億美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