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各國於6日舉行諾曼地登陸作戰80周年紀念,在緬懷前人為民主自由等信念做出極大貢獻的同時,也試圖藉此凝聚西方陣營的向心力,因應眼下面臨的各種新威脅。長期研究中國軍事發展的美國學者,則在此時示警,指出解放軍長期研究二戰盟軍登陸作戰經驗,為犯台行動進行準備,呼籲華府積極尋求外交解決方案,避免戰事爆發。
曾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執教20年、現為華府智庫「防衛優先」(Defense Priorities)旗下亞洲計畫主任的戈德斯坦(Lyle Goldstein),6日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撰文指出,多年來各方軍事專家不約而同指出,若中國試圖以武力進犯台灣,需要投入的軍事力量,約與盟軍進行諾曼地登陸作戰的規模相等,因此解放軍數十年以來,不斷針對該行動進行研究,持續為武力犯台做準備。
長期研究俄中軍事發展以及美國在亞太區域防衛政策的戈德斯坦表示,寬度不足160公里的台灣海峽,與當初盟軍跨越的英吉利海峽寬度相當,今年元月4日解放軍旗下的《中國國防報》,更在四版戰史板塊以渡江、渡海作戰為主軸,對盟軍在諾曼地登陸期間,以優勢空中戰力,對納粹德國重要基礎建設進行大規模空襲,阻卻德軍後方戰力馳援,確保登陸作戰戰果的作戰方針進行分析,因此,他認為解放軍正有系統地研究諾曼地登陸作戰經驗,並直接影響了解放軍對於攻台所進行的準備。
其中,在海上戰力方面,解放軍對於影響渡海作戰的水雷展現出高度興趣,並且注意到盟軍在D日出動上百艘掃雷艦艇,為登陸艦隊掃除路障,同時,盟軍也在英吉利海峽東部部署近7000枚水雷,藉此大幅降低納粹海軍對登陸船隊發動攻擊的可能性,因此解放軍在台海進行封鎖的手段,似乎就從諾曼地經驗之中得來;此外,包括人造港以及大規模徵用民間船隻的作法,也都成為解放軍借鏡的內容。
在空中戰力方面,解放軍認為盟軍掌握制空權,使英美轟炸機能夠對德軍補給線、雷達系統進行有效打擊,成為登陸成功的關鍵,且在共軍評估中,兩岸戰機數量已達到「20比1」的「極端不對等」比例。中方人士也曾經引用盟軍統帥艾森豪將軍(Dwight Eisenhower)的說法,指出他在面對幕僚示警,空降戰力恐面臨折損近半的威脅時,仍堅持這是必要的風險,凸顯出同步空降作戰,對於登陸戰的必要性,且解放軍在過去10年之間,也已建立起一定的空降軍力,能在發動對台攻擊的24小時內,將數萬兵力投射進入戰場。
戈德斯坦指出,許多西方軍事分析者對解放軍能力有著錯誤評估,認為其永遠無法執行類似諾曼地登陸的複雜行動,雖然並未擁有與盟軍透過戰事不斷進行操練的機會,但解放軍指揮層卻擁有許多艾森豪不具備的優勢,諸如衛星監控、無人機以及各式攻擊直升機戰力等。此外,他也強調,解放軍不會面臨與納粹所構築的「大西洋長城」(Atlantic Wall)、有系統性的防禦工事,也不會面臨與全球最具作戰經驗、任務效率最高的戰力之一的德國國防軍(Wehrmacht),相仿的抵抗戰力。
戈德斯坦表示,盟軍在D日雖然蒙受4400人陣亡的損失,但卻成功使15萬兵力登陸諾曼地,根據評估,解放軍能夠承受的損失遠高於此,因此戰略分析者應該認知到,北京極有可能進行全面侵台行動的事實。因此,他認為若要避免噩夢的發生,美國領導層必須試圖尋求有效的外交解決方案,而不是試圖以軍事手段,重新扭轉兩岸早已失衡的軍力態勢。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