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爭》作者示警:中國低階晶片大量湧入市場 建議3措施反制

蔡佳玲    2024年01月29日 13:50:00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半導體製造業者靠官方慷慨補貼擴大資本支出,影響所及大量晶片將湧入市場,全球對此應提早規劃因應。



 



中國最大半導體製造商中芯國際在最近一季法說會上表示,該公司生產的晶片類型會出現「全球供應過剩」,但中芯仍將投資75億美元增建廠房,擴大產能。據估計,未來3年內,中國晶片產能將增加60%,5年內可能倍增。由於西方國家管制銷往中國的晶片製造設備,中國無法生產最先進的晶片,因此集中生產用於汽車、家電和消費性電子設備的較低階(成熟製程)微處理器。



 



台積電等業者已示警,成熟製程領域的晶片將出現產能過剩。悲觀的分析師認為,正如中國在太陽能板的投資造成產能過剩,晶片也會出現同樣問題,導致價格下降,壓縮歐美業者的利潤。



 






 







 



擔心中國主導成熟製程晶片,美國聯邦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日前呼籲拜登政府加徵關稅,降低業者對中國晶片的依賴,以及防範中國對全球經濟掌握「過度影響力」。



 



米勒(Chris Miller)撰文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哪些類型的晶片可能出現產能過剩。低階晶片有很多種,由不同的晶圓廠製造、使用不同的材料、以及由不同的半導體公司生產,所以不保證中國能包辦每種晶片的市占率。例如,新冠大流行期間晶片短缺,一些西方汽車製造商已和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因此即使中國供應商的價格較低,它們也不太可能增加對中國的採購。



 



儘管如此,美、歐和日本政府已開始討論如何因應中國晶片產能過剩的問題。除了關稅是因應傾銷的常用工具,米勒歸納,西方政府還可考慮三種做法。一、針對使用非陸製晶片的產品給予補貼;二、對特定陸製晶片進口實施管制;三、在「關鍵」應用領域直接禁用陸製晶片。



 



米勒指出,歐洲政府主要以貿易視角看待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他們不願意採取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定的手段。而美、日的反中鷹派則更關注對國安的影響。



 



如果西方公司礙於法令,無法購買陸製晶片,可能就不需要實施全面禁令。各國政府已開始加強調查中國晶片可能過剩以及對國安的影響。美國大型晶片廠的執行長被要求到國會作證,解釋與陸製晶片公司的關係,預期其他國家也會跟進,要求半導體業者降低對中國低階晶片的依賴。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