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腦霧」成因有解? 最新研究:可能源於血腦屏障受損

洪毅    2024年02月26日 16:46:00

不少人染上新冠疫情後,出現俗稱「腦霧」的意識混亂現象,例如對周遭時間空間感知敏銳度下降,記憶出現間歇性空白,專注能力下降等,近期一份刊登在《自然》期刊的論文指出,這可能與「血腦屏障」受損有關。



 



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這份刊登在《自然》期刊神經科學版的論文,由愛爾蘭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主導,分析患者的血液樣本及腦部成像後發現,染疫後腦霧狀況較嚴重的患者,血腦屏障出現滲漏,遭到突破的情況較明顯,表明兩者之間可能存在關係。



 



對於這份研究,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神經學助理教授克羅爾(Leah Croll)表示,許多面臨腦霧困擾的人,恐怕已處於「認命」狀態,但是這份研究表明,造成腦霧可能有確確實實的生理機制。



 



目前對新冠造成的腦霧沒有一定判斷標準,也沒有治療方法,若能理解腦霧的生理機制,就有希望能正確診斷,進而對症下藥。



 





 



這份研究分析32名曾在2020年3月或4月時染疫的受試者,這些受試者分為3組,10名已完全康復,11名仍受俗稱「長新冠」的各種不同後遺症困擾,而另外11名則是後遺症包括腦霧在內的長新冠受試者。



 



透過動態對比增強磁振造影(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分析這些受試者的腦部後發現,受腦霧困擾的那一組,其腦部成像顯示血腦屏障有漏洞的情況,明顯甚於其他兩組,研究人員還進行認知測試,確定有腦霧的那一組中,有6人出現輕度到中度的認知障礙,包括回顧往事、執行特定動作、尋找確切詞彙等,出現困難。



 



研究人員還找上另外76名在該期間染疫、且因重症而住院的受試者,分析他們的血液樣本後發現,反應自己染疫後苦於腦霧的受試者,其血液中與血腦屏障受損有關的生物標記,明顯多於其他染疫後未受腦霧困擾的受試者。



 



研究人員透過血液樣本推測,長新冠者或重症患者,其血腦屏障出問題,可能與炎症有關。



 





 



雖然這份研究的樣本局限於愛爾蘭,且僅止於疫情爆發初期,沒有疫苗及變種病毒的狀況,但是克羅爾表示,這是推進研究的第一步,有希望能拋磚引玉,最終讓腦霧的問題有更精確的診斷,以及更有效的治療。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