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消費疲弱 人口專家:一胎化是根本原因

洪毅    2024年04月16日 20:26:00

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電動車等產品傾銷引起歐美關注。中國人口專家、《大國空巢》作者易富賢撰文指出,產能過剩背後反映的是民間消費不振,而民間消費不振的原因,雖然眾說紛紜,但終歸都與一胎化的計畫生育政策息息相關。



 



易富賢在美國之音撰文指出,中國民間消費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2018年至2022年間為38.2%,遠低於美國的68.1%,歐盟的52.2%,甚至連經濟發展、文化制度類似的越南,也有65.5%。



 



易富賢以歐美最關注的汽車傾銷問題舉例,中國去年生產3016萬輛車,522萬輛用於出口,如果中國民間消費占GDP的比率能拉高到50%至60%的水準,足讓國內消費消化這522萬輛車,不致產能過剩。



 







 



上月在煙台港準備出口的汽車


山東濱賓州的西王特鋼廠房內部


上月在煙台港準備出口的汽車(上),山東濱賓州的西王特鋼廠房內部(下)。中國生產超過全球一半的鋼鐵,是電動車之前中國最受矚目的產能過剩品。(美聯社)


 



民間消費不振,常見的論點有三:政府補貼產業形成相對過剩產能,中國勞動力人口眾多,在製造業形成「低人權優勢」,以及儲蓄率過高等;易富賢指出,這些論點全部都可歸咎於計畫生育政策的後果。



 



易富賢指出,父母自然傾向於為子女花錢,勞動力人口則相反,因此,當中國14歲以下人口占比,從1982年的33%降至2023年的13%,而15歲至64歲人口從40年前的62%升至近年的70%以上時,會形成上億的勞動力相對過剩,相較於消費內需,經濟更傾向於製造出口。



 



圖為北京一處購物中心


中國國內消費頗為疲弱。圖為北京一處購物中心。(美聯社)


 



由於家庭規模縮小減少了家庭剛需,以及勞動力相對過剩,讓中國民眾可支配所得占GDP比率,從1982年屬於正常標準的62%,降至現在屬於過低的43%。



 



由於經濟生產果實沒落在中國民眾手裡,讓政府坐擁龐大資源,可以補貼產業。而廉價的製造業也導致美國製造業2000年以後崩跌,引發兩國對立;此外,勞動力相對過剩也可以解釋為何美中貿易戰,導致美國進口中國產品占比大減後,中國青年人口的失業率會如此之高。



 



中國近年來的總儲蓄金額占GDP的比率高達45%,超過歐盟的25%,美國的19%以及全球不含中國的23%,加劇民間消費不振;易富賢指出,不論貧富的儲蓄風潮,追根究底還是因為家長擔憂無法依靠獨生子女,只能減少消費,存錢養老所致。



 



文末指出,中國的計畫生育等於是以斷子絕孫的代價,摧毀美國製造業的「雙輸」局面,中國必須做的是將民眾的支配所得提高到GDP的6至7成,才能提高生育率、促進內需,也能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