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危機可比2008金融海嘯? 克魯曼這樣看

王能斌    2023年08月22日 22:20:00

歷經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後,全球各國今年莫不卯足全力,期望使經濟出現大幅度反彈,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但年初以來,經濟復甦力道薄弱,加上近來大型地產信託集團連連暴雷,令外界質疑其經濟回春的可能性。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則指出,雖然中國經濟出現動盪,但並不會因此造成全球性的影響,且反而可能成為美、歐成長的契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21日在紐時專欄文章中表示,雖然各界對於全球經濟情況的解讀有所不同,但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的一件事,就是中國經濟雖出現動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劇情也不會因此重演,且中國的確正處在危機邊緣。



 



克魯曼指出,中國正在面臨市場經歷榮景,致使投機風氣高張,資產價格可能一夕崩盤的「明斯基時刻」(Minsky Moment),所有人突然都清楚認知債務已達到難以背負的程度,且不確定北京當局將如何因應,以及中國官員是否具備應對課題所需的答案。



 






 





 



但能夠肯定的一點就是,即便中國面臨2008年金融海嘯類型的危機,其影響也不會外溢至全球市場,尤其是美國。



 



克魯曼解釋,2008年危機源自於大西洋沿岸國家房市泡沫化,且在金融體制亂象推波助瀾,尤其是「影子銀行」、亦即以融資業務為主的機構接連倒閉之下,使危機影響迅速擴大。中國房市相較於2008年西方國家的情況則更為膨脹,且融資公司面臨的風險也更龐大,此外,地方政府債台高築,更是中國獨有的特殊狀況之一。



 



然而,克魯曼表示,好消息是中國並未如阿根廷或希臘一般欠下鉅額的外債,中國的債務問題基本上是對國內欠債,因此北京當局原則上可以利用某種對債務人紓困、債權減記的組合方式來解決危機。如今問題出在中國有無能力推動經濟所需的財務重整?官員是否有決心或明智得足以採取必要行動?



 



克魯曼最擔心第二點,中國需要提振消費者需求,取代難以為繼的不動產投資,但媒體報導,中國高階官員認為花錢刺激消費是「浪費」,並質疑「讓民眾更自主決定錢怎麼花」的想法。更令不安的是,中國官員因應危機之道是催促銀行擴大放貸,基本上是繼續走陷入今日困境的老路。



 





 



克魯曼也指出,美國對中國潛在危機的曝險「出奇的小」,目前美國資金在中國與香港的直接投資約為2150億美元,投資組合則約在3000億美元左右,整體規模在5150億美元上下。中國雖然在全球貿易扮演重要角巷色,但2022年進口美國商品的規模僅約1500億美元,因此,這波危機對於美國整體影響並不大。



 



此外,克魯曼表示,中國若發生經濟危機,將會大幅降低中國產業對包括原油在內等原物料的需求,從而減緩全球通貨膨脹的壓力,反而對美、歐的發展可能產生正面影響。但克魯曼也強調,這不表示美國應該對中國經濟出狀況幸災樂禍,即使基於自私的理由,美國也應擔心一旦出現危機,北京當局會做出什麼事來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