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工因為欠薪、裁員等因素到工作場所抗爭時有所聞,今年情況特別嚴重,上半年的抗爭件數已直逼去年全年,若進一步分析則會發現勞工抗爭,與中國經濟的形勢息息相關。
日經亞洲報導,總部位於香港的勞權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CLB)彙整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已發生741件勞工抗爭事件,而去年全年僅830件,若照此情勢發展,今年中國將有至少1300件勞工抗爭事件。
CLB人員關注抖音等平台上的抗爭事件,若發現相關影音,會立即進行查證,並將相關資訊彙整成「中國工人集體行動地圖」等資訊,經進一步分析後,CLB研究員周艾丹(Aidan Chau)表示:「許多抗議活動都與國際貿易有關」。
1//[The] "Strike Map" compiled by China Labour Bulletin, a nonprofit org advocating for blue collar workers... shows worker protests and strikes across the mainland, each marked with reasons for protests, number of demonstrators and screenshots of social media evidence.// https://t.co/FTNpzTQBxw
— CLB (@chinalabour) August 29, 2023
5月31日,河北钢铁大厂唐山德龙钢铁整体关停,3100余名工人面临失业。
6月1日及2日,多位工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视频显示,因不满工厂关停之后的赔偿以及安置方案,百余工人聚集在中共乐亭县委党校门口抗议。 pic.twitter.com/41Tbt9wFBq
— CLB (@chinalabour) June 7, 2023
中國勞工抗爭一向都集中在營建業,但今年出現製造業勞工抗爭事件激增的現象,從1月的10件攀升到5月的59件,抗議集中在廣東等沿海地區,多半因工廠關閉或遷移而引起,若再細分,電子及成衣業是重災區,超過一半的製造業勞工抗爭事件與此產業有關。
中國7月出口年減幅度達14.5%,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大降幅。周艾丹表示,電子與成衣是最容易受到國際貿易局勢影響的板塊,例如浙江省一間為愛迪達(Adidas)供貨的台資成衣廠,因訂單驟降而將月薪腰斬到300至400元人民幣,引發勞工抗爭,後在工會斡旋下,月薪增加50至100元人民幣。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政治經濟學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表示,中國製造業面臨「雙重壓力」,國內民眾經歷嚴格防疫措施後,已耗盡多餘錢財無法消費,而歐美的消費力因刺激措施退場而下降。CLB的報告則指出,除訂單下降之外,美中關係惡化導致的供應鏈多元化,也是工廠閒置或遷移的原因。
5月17日,河北邯郸一民办中学老师被 #拖欠工资 三个月。
听视频中说的,高中学生被停课,老师想给学生上课没法上。而学校说老师不给学生上课,算自动离职。#讨薪 pic.twitter.com/3rz6fP3Bru
— 真相傳媒 (@TruthMedia123) May 21, 2023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