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科學家摘諾貝爾桂冠後 生產力反而降低

洪毅    2023年10月02日 20:46:00

0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本周將陸續揭曉,而一份最新研究指出,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發表的論文數,以及論文被引用的次數都減少,顯示摘下桂冠除年齡問題之外,也反映出獲得科學界至高桂冠後對人生的改寫。



 



紐約時報報導,史丹佛大學流行病學家艾歐尼迪斯(John Ioannidis)率領的團隊,8月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期刊發表研究報告,試圖量化重大獎項是否推動科學進步,研究小組分析72名諾貝爾獎(Nobel Prize)得主與119名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Fellows Program)得主,在得獎前後3年的發表的論文數,以及論文引用數,結果發現獲得這兩種獎項後,並未使科學家的生產力或影響力上升,不少案例甚至是下降的。



 






 



生產力與年齡有直接關係,42歲以上的科學家獲獎後,發表的論文數及論文被引用數,均低於41歲以下的獲獎科學家,而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後,在自己的領域貢獻下降,也可能與獲獎幾乎等於登上人生巔峰,成為舉世矚目的人物息息相關。



 





 



以探索黑洞奧秘榮獲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吉茲(Andrea Ghez)表示,獲獎代表要背負與世界領袖相等的巨大責任,例如她必須時常為闡揚科學及促進學術界性別平等而發聲,但這兩項並未被納入論文或被引用。



 



西北大學商學院教授王大順(Dashun Wang)則說,成為某領域關鍵人物的代價,就是獲獎者會覺得自己在該領域已達頂峰,會想要嘗試新的東西。



 



不過,艾歐尼迪斯也坦承,只用論文和引用數量來衡量生產力有其局限,只講述故事的一部分,這些得獎者「在科學及社會上,還留下了很多重要的足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