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之間衝突惡化,平民死傷不斷增加,國際間的立場也日趨涇渭分明,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以色列,俄、中兩國領袖則在「一帶一路」峰會論壇上會面,紐約時報分析,以哈衝突進一步深化俄烏戰爭所構成的對立,使得俄、中、伊朗形成「新軸心」,與美國為首的勢力之間抗衡的態勢逐漸成形。
紐約時報駐歐首席外交事務特派記者厄朗格(Steven Erlanger)在專文之中表示,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俄、中與伊朗三國彼此在外交、經貿與戰略,甚至意識形態上都具有相近的立場與目標,從而形成「新軸心」(new axis)。其中,俄國依賴伊朗軍火以及中國外交支持,伊朗則是遭到國際孤立,從而樂於接受新的貿易夥伴,或是在國際秩序中的正當性;中國在經濟疲軟下,則需要伊朗、俄國供應的低價能源,以節省開支。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使前述三國形成了以重塑二戰之後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規則為名,與美國進行對抗的陣線,對立陣營間則互斥對方虛偽,並對其他國家形成不得不選邊站的壓力。
News Analysis: With President Biden in Israel and Russia’s Vladimir Putin visiting China, the redrawn global political landscape is on full display, our correspondent writes.https://t.co/p9hEtqy4Py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October 18, 2023
德國著名外交政策與戰略分析師史佩克(Ulrich Speck)表示,以哈衝突進一步促使西方民主陣營與俄、中、伊朗專制集團之間的極化,「眼下儼然已是另一個地緣政治表態的時刻,每個國家都必須表明立場」。在俄烏戰爭中,發動侵略的俄國宣稱是為了抵禦西方入侵其傳統政治、文化勢力範圍而戰,美國與烏克蘭則將此視為反抗再次殖民、以及維護國際法規範與國家主權的義舉。
#China #Iran
??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held a welcoming ceremony with a 21-gun salute at Tiananmen Square for visiting ?? Iranian President Ebrahim Raisi, prior to their talks at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in Beijing on Feb. 14. pic.twitter.com/QoIbVpbZaj
— 鳳凰資訊 PhoenixTV News (@PhoenixTV_News) February 15, 2023
專文指出,前述雙方立足點的超現實本質,在中東地區的衝突中更加清晰,俄中兩國拒絕譴責哈瑪斯攻擊行為的同時,對於以色列對待巴勒斯坦人的方式大加撻伐。對俄國總統普丁而言,以哈衝突使其對於美國的批判獲得立足點,強調華府漠視巴勒斯坦人的權益,使其中東政策面臨失敗。在此同時,中國近年也積極強化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外長王毅則表示以色列的行為超出了自衛的範圍,形同對巴勒斯坦人的集體懲罰。
但厄朗格指出,俄中兩國為尋求民族自決與解放的巴勒斯坦人喉舌,卻對烏克蘭、西藏、維吾爾人以及台灣同樣的訴求持相反立場,無異是自打耳光。此外,俄、中也有意藉此機會,爭取「南方世界」(Global South)國家的廣泛支持。美國加州「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歐亞計畫主持人諾特(Hanna Notte)表示,對於前述地帶國家而言,美國與侵略烏克蘭的俄國對抗,但在中東卻支持侵略者,該觀點正被俄國所利用並進行宣傳。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