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中國、台灣、北韓、南韓、日本以及澳洲等國競相擴充飛彈數量,專家估計至2030年代,印太地區各國將會部署多達數千枚新型飛彈;有智庫研究學者認為,各國應該加強管控運用飛彈的機制,避免過多的傳統飛彈威脅直接導致升級成核武衝突。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近期發布名為《印太飛彈武器庫—避免螺旋式上升並降低升級風險》的研究報告,撰寫該報告的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指出,最危險的關鍵在於「先進傳統飛彈系統與核戰爆發之間的交會點」,例如中國和北韓等國家的領導人被認為是先進傳統飛彈的鎖定目標,那很可能會直接引發訴諸核武的報復行動。
他提到,1987年簽署的《中程核武條約》(INF)禁止美國與前蘇聯(與接續的俄羅斯)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陸基飛彈,而中國沒有加入則能自由開發自己的飛彈,成為影響條約的一大障礙。最終該條約在2019年期滿終止後,讓印太各國甚至是日本、南韓、澳洲等國也開始準備部署新式飛彈。
By the 2030s, the Indo-Pacific region will be filled with thousands of new missiles as the U.S., China, North Korea, South Korea, Japan, Australia and Taiwan race to expand their arsenals, an analyst at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says. https://t.co/Go3kqyYFVt
— Nikkei Asia (@NikkeiAsia) November 27, 2023
潘達也提到,其他國家也在部署飛彈方面表現非常積極,例如和美國也簽署同盟條約的菲律賓,就準備要購買3個連規模的陸基BrahMos超音速反艦巡弋飛彈系統;而本身擁有老式「飛毛腿」短程彈道飛彈的越南,也可能很快跟進採購BrahMos飛彈。
然而印太地區有美國、中國、北韓、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俄羅斯等國具備核武,因此各國大量部署傳統飛彈有可能成為加劇危機。文章也指出即使傳統飛彈,若大規模使用飛彈攻擊一系列軍事和國家領導層目標,也可能被核武國家視為針對其核武能力的威脅。因此,潘達建議日本、南韓和美國應放棄對北韓領導層進行先發制人的攻擊外,他還表示,應該向中國領導人提供類似的保證。
文章中提到,這是「為了減輕人們可能擔心的任何危機都可能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層產生生死存亡的影響」。這種危機感可能迫使北京放棄不先使用核武的立場。
潘達還提議美國英私下尋求對其出售給日本和澳洲的「戰斧」飛彈,設置使用條件。例如其中一個條件,可以是禁止在不與美國直接磋商的情況下,使用「戰斧」飛彈打擊已知的核武或相關的指揮與管制設施。為提高人們對危險的認識,潘達也建議將飛彈能力擴散列入東亞峰會、東協地區論壇和東協防長擴大會議等重要區域論壇的討論議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