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美「俄亥俄級」潛艦威懾力有多強? 專家:一艘就能摧毀北韓

王能斌    2023年04月27日 22:10:00

美國總統拜登與南韓總統尹錫悅26日聯手發表「華盛頓宣言」,時隔40餘年後,美國再度向朝鮮半島部署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俄亥俄級」潛艦的定期到訪,除了實質上能有效嚇阻北韓挑釁,更對美韓安全合作有重大象徵意義。然而該級潛艦具匿蹤能力,且可在數千里之外對敵手進行致命打擊,因此將部署計畫公開,也引發部分質疑聲浪,憂心恐因此減損其戰略打擊效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目前美國海軍擁有14艘「俄亥俄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其中有8艘基地位於美國西岸的華盛頓州,另外6艘基地則在東岸的喬治亞州。



 



由於該級艦肇生於1970年代,因此有了「嬰兒潮」(boomers)的暱稱,艦身長約170.6公尺、排水量超過18000噸,設計平均可連續執勤達77天,隨後需靠港35天進行補給與維護作業,為了因應特殊的水下任務型態,因此採取「藍色」、「金色」兩組人馬、各115名官兵輪流作業。



 



報導表示,「俄亥俄級」潛艦最多可搭載20枚「三叉戟2型」(Trident II)彈道飛彈,該款飛彈攻擊距離達到7400公里,因此可在太平洋、印度洋或是北冰洋任何一處,對北韓進行核子攻擊。位於澳洲的美國研究中心(United States Studies Centre)研究員赫辛格(Blake Herzinger)就表示,在軍事層面而言,該級艦並不需駛近朝鮮半島,就可遂行打擊任務。



 



「馬里蘭號」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試射三叉戟彈道飛彈「馬里蘭號」(SSBN 738)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在佛州外海進行無武裝的三叉戟彈道飛彈射擊測試。(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三叉戟彈道飛彈可搭載多枚彈頭,對多個不同目標同時進行攻擊,根據華府智庫「詹姆士馬丁禁止核武擴散研究中心」(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推估,1枚三叉戟飛彈可搭載4顆核彈頭,亦即每艘「俄亥俄級」潛艦最多都能攜帶80枚核彈頭,也使得任何一艘該級潛艦,都具備著完全摧毀北韓的強大能力。



 



因此,分析人士指出,「俄亥俄級」潛艦在朝鮮半島的部署,不僅純粹是出於象徵之目的,且實質上會減損其軍事價值。



 



曾任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任務主任、美國退役海軍上校舒斯特(Carl Schuster)就表示,形成核嚇阻能力的關鍵之一就是不確定性,因此美韓公開「俄亥俄級」潛艦的部署計畫,無疑「在戰術上減損了其最具威力的資產、亦即匿蹤能力的發揮」;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任教的波斯特中校(Cmdr. Daniel Post),也在今年元月透過美國海軍學院期刊文章,說明核嚇阻能力就是「對手清楚知道該武器的存在與其規模,但卻不知道可能部署的地點以及武裝程度」。



 



俄亥俄級「亨利·M·傑克森號」(SSBN 730)潛艦


俄亥俄級「亨利·M·傑克森號」(SSBN 730)潛艦,在夏威夷外海執行任務。(取自美國海軍網站)


 



舒斯特表示由於「俄亥俄級」潛艦前往南韓港口靠泊,前置作業所需時間介於24至48小時,因此其行蹤將可被平壤所掌握以及估算,「如果金正恩想發動出人意料的攻擊,那我們就給了他最好的目標」。



 



然而在北韓不斷提升其核子能力,金正恩也矢言要使核武數量「指數級成長」,因此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對美方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向盟友展現出實踐安全保證的堅定立場,從而強化美方的可信度。



 





 



南韓世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金中燮(Kim Jung-sup)則表示,彈道飛彈潛艦的部署最重要是向北韓展現報復攻擊的能力,關於其匿蹤能力減損,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指出,包括該級潛艦在內的戰略武器與酬載,事實上原本就不被設想會投入實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