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中國近年來不斷擴張軍事能力,對印太區域情勢穩定造成影響,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任後持續強化美軍在區域內的部署,以及與盟邦之間的安全合作,專家表示,美國正重新串聯第一島鏈防禦網,對中國形成嚇阻,遏止解放軍在台灣東部,亦即西太平洋地帶進行軍事部署的意圖。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拜登政府上台後,以結盟為其外交策略的主軸,且不斷強化與包括菲律賓、日、韓以及台灣在內等盟友的軍事合作,提倡以島鏈戰略牽制北京當局的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霍姆斯(James R. Homes)指出,當前美軍部署態勢,與冷戰初期頗有雷同。
他表示,冷戰時期的西方領導者,利用地理、結盟與軍事等面向結合的手段,對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擴張形成圍堵,目前則再度「回到海上戰略的未來」。霍姆斯同意目前美方正在第一島鏈進行嚇阻(deterrence)戰術,強調沒有人樂意見到戰爭爆發,美國「基本上只是希望北京按照大家都同意的規則,進行國際外交遊戲」。
「第一島鏈」(The First Island Chain)指的是從北太平洋千島群島,向南經日本,台灣,菲律賓到印尼加里曼丹島等西太平洋的島嶼,1950年代韓戰爆發,日後擔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於1951年提出在海上遏制共產主義的島鏈,被視為此戰略的開端。
由於近日中國航艦「山東號」穿越第一島鏈,接近美國陸戰隊駐守的關島周邊區域,因此美國如何進行串聯,牽制解放軍的擴張,成為重要課題。
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蘇紫雲認為,美國最近在菲律賓新增四個可進駐的基地,分別面向南海與台灣,一旦戰事爆發,在美、台武器系統的封阻下,能有效使解放軍難以經由巴士海峽前往台灣東岸。霍姆斯則表示,美軍在30年之後再度回到菲律賓,強化美方支持包括菲國在內等潛在軍事盟友的能力,且在島鏈北端的沖繩,日本自衛隊正透過水陸機動團等兩棲單位的部署強化防禦能力,未來美國「俄亥俄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也將重返朝鮮半島。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指出,美方在島鏈的串聯,重點在嚇阻解放軍於西太平洋進行軍力部署。台灣軍方在東部的彈藥和其他軍武的部署非常短缺,「如果解放軍能在台灣太平洋一側長期部署兵力下來,那麼台灣民眾將失去防衛信心。北京也有操控台灣輿論的可能性,譬如操縱台灣對於解放軍部署在一側的恐懼,中國就可以和平吞併台灣。」
而台灣不成為島鏈的破口也是關鍵,我國前海軍艦長呂禮詩指出,當務之急是美、日、台、菲透過「共通作業能力」(interoperability),建立「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COP)或「共同戰術圖像」(Common Tactical Picture, CTP),以遏止解放軍向第二島鏈投射海空兵力。
霍姆斯則強調,美國領導人必須對任何軍事行動所釋放的訊息更加謹慎,由於美軍陸戰隊正由沖繩移防至關島,因此有必要消除外界認為局勢一旦惡化,美軍可能將撤出第一島鏈的印象,否則盟邦很可能因此轉向中國達成協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