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實低頻重力波存在 隆隆嗡嗡聲如身處「吵鬧餐廳」

劉孜芹    2023年06月29日 14:28:00

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29日證實,由於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合併引起的「低頻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會在整個宇宙中產生隆隆的「背景嗡嗡聲」,此前,低頻重力波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處於理論形式的假說。



 



法新社報導,這項突破發現是由北美、歐洲、中國、印度以及澳洲的幾百名科學家,使用電波望遠鏡觀測,經過多年的努力而證實的,被譽為重要里程碑,打開了「了解宇宙的新窗口」,揭露更巨大黑洞的存在。



 



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就曾預言,重力波是宇宙結構中的漣漪,以幾乎完全暢通無阻的光速穿過一切。



 



然而,直至2015年,美國及義大利天文台這才首度偵測到,因兩個黑洞「碰撞」而產生的重力波後,愛因斯坦的重力波假說才被證實。不過,當時發現的重力波是「高頻波」,它們是單一強力爆發事件的結果,比如說碰撞,會向地球送出強烈、短暫的爆發漣漪。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低頻重力波」,認為低頻重力波會像背景噪音一樣,不斷地在太空中隆隆作響。在「國際脈衝星時序陣列」(International Pulsar Timing Array)聯盟的通力合作下,終於證實低頻重力波的存在。



 



為了尋找重力波「低頻」擠壓及拉伸的證據,天文學家觀察了脈衝星,也就是超級新星中爆炸的恆星死核。這些脈衝星是每秒旋轉數百次的奇異恆星,以非常規律的間隔閃爍著無線電波,極其穩定,就像宇宙的燈塔一樣,所以可以捕捉到由空間結構的拉伸及擠壓引起的時間微小變化。



 






 



在這項研究中,世界各地的電波望遠鏡監測整個銀河系總共115顆脈衝星,測量脈衝時間上極其微小的差異,尋找重力波的蛛絲馬跡。



 



2020年,經過12年的努力,科學家們開始看到低頻重力波「嗡嗡響」的跡象,並聯繫歐洲、印度、中國以及澳洲等各國團隊,每個團隊都同意使用自己的數據來提供獨立的佐證。



 






 



「美國脈衝星搜索合作計畫」(US Pulsar Search Collaboratory programme)成員麥勞夫林(Maura McLaughlin)表示,2020年發現低頻重力波的證據時,讓他們感到「震撼」,「這真是一個神奇的時刻」。「所有這些黑洞的背景嗡嗡聲」,就像「坐在吵鬧餐廳裡,聽到所有人在說話」一般。



 



根據29日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報告,科學家指出,15年來發現的證據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人們目前對宇宙所瞭解的,都是一致的。主要理論是,這些低頻重力波來自星系中心、正在緩慢「合併」的超大質量黑洞。與先前偵測到重力波的黑洞碰撞不同,這些黑洞龐大的幾乎難以想像,有時比太陽大上數十億倍。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