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部長葉倫將於6日至9日訪問中國。紐約時報報導,美中關係緊張依舊,葉倫這次訪問旨在改善兩大經濟體的溝通,以穩定美中持續惡化的兩國關係。不過從貿易管制到人權及國安等問題,美中之間仍至少在5個問題上存在分歧,難有共識。
另外也有分析指出,葉倫此行會涉及兩國財政金融問題,並說服中國不要減持美國國債。
紐約時報報導,上一次美國財政部長訪問中國時,華盛頓與北京正陷入貿易戰,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政府正準備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4年後,葉倫即將出訪北京,儘管兩國關係並未如川普時期如此劍拔弩張,但雙方之間仍有許多問題,甚至有所加劇。
As Treasury Secretary Janet Yellen prepares to arrive in Beijing, tens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remain high, and officials have downplayed expectations for breakthroughs.
Here are some of the most contentious issu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ttps://t.co/3QH8koasfx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July 4, 2023
美國財政部資深官員2日曾表示,葉倫此行訪中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美中之間的溝通頻率。雖然在一些共同利益的領域上可取得進展,但雙方仍存在重大分歧,並非一次訪問便能解決問題,淡化了對這次訪問取得重大突破的預期。
紐時報導也指出,葉倫與中國高級官員的會面旨在改善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的溝通。但美中情勢依然高度緊張,葉倫與對等官員之間的對話可能會很困難。紐時認為葉倫此次中國行,眼前有許多分歧難解。
首先是技術和貿易管制。2022年,拜登政府嚴格限制可被運往中國的先進半導體和晶片製造機械的種類後,另考慮進一步控制先進晶片以及美國對中國尖端技術的投資。美國政府實施「去風險」政策,說服電動汽車電池、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板等關鍵產品的供應鏈離開中國。中國官員對此仍感到不快,認為這些限制阻礙了中國開發人工智慧和其他先進技術的努力。
其次是營業及投資環境惡化。企業越來越擔心引起政府的負面關注,存儲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5月未能通過中國的安全審查,可能導致無法向中國企業出售產品,另外,企業憂慮中國最新生效的嚴格「反間諜法」,對於禁止的內容含糊其辭,外商正在重新評估其活動和收集的市場訊息。
第3個問題是匯率。紐時認為,人民幣近期的疲軟可能是葉倫面臨的最棘手問題。過去12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跌超過7%,匯率下跌會讓中國的出口在美國更具競爭力。
中國在3年前與美國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時,承諾不會透過壓低人民幣匯率製造貿易優勢。但如果中國任由人民幣貶值,拜登政府的應對選擇恐怕有限。
第4個分歧是全球債務。中國透過貸款計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5000億美元的貸款,是全球最大債權國之一。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直在向中國施壓,要求允許部分國家重組債務,減少欠款金額。
但兩年多以來,中國堅持要求,將其他債權國和多邊貸款機構承擔金融損失作為債務重組的一部分,這導致貸款減免進程陷入僵局,可能令發展中國家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陷入更深的貧困。
最後一個分歧是人權和國家安全問題。中國偵察氣球飛越美國的事件令美國公眾深感不安,拜登最近又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為「獨裁者」,激怒了中國官員和官方媒體。美國匿名財政部高級官員在葉倫出訪前表示,在中國會晤期間,美方無意迴避人權立場,關切議題包括鎮壓香港民主運動以及拘禁新疆地區主要為穆斯林的少數民族。
中方則抗議美國以國家安全威脅和侵犯人權為由,對中國企業、機構及個人實施的各種制裁,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也是被制裁的對象之一。中國政府以這些制裁為由,拒絕與美方進行高層級的軍事對話。
另外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資深經濟學家田雲認為,在中美緊張局勢緩和的背景下,耶倫訪中可能會涉及兩國財政金融問題,主要目標是說服中國不要減持美國國債,而是在適當的時候增持,以幫助美國解決通脹問題。
美國財政部6月公布數據顯示,美國國債規模突破32兆美元,達到32.039兆美元。專家表示,如果沒有外國收購,將不可避免地導緻美國的財政壓力加大。中國作為國債的重要投資者,由於違約風險增加,中國4月份減持美國國債4億美元,至8689億美元。
田雲認為,對美方來說,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可能會產生一些積極影響,包括降低通脹、協助縮減資產負債表。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