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0日公布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顯示通膨率已降至零;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則進一步下跌,也凸顯需求持續疲弱,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使外界擔憂中國經濟面臨通貨緊縮的威脅。
彭博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0日表示,受到豬肉價格下跌的影響,6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與去年同期持平,為2021年2月以來的最低增幅,且低於先期外界預期的增長0.2%,5月份CPI也只增長0.2%。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及能源價格,6月核心CPI增幅從0.6%下滑至0.4%。
6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比去同期下跌5.4%,超出外界預測的負成長5%以及5月的下跌4.6%,創2015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也是PPI連續第9個月下跌。
⚡JUST IN:
China June
Annual CPI +0.0% [Est. +0.2% Prev. +0.2%]
Monthly CPI -0.2% [Est. 0.0% Prev. -0.2%]
Annual PPI -5.4% [Est. -5.0% Prev. -4.6%]#CPI #China #Inflation #PPI #EconTwitter ??
1/ thread
*Missed expectations pic.twitter.com/zUevAVAIWD
報導指出,6月這兩項指標都進一步表明,中國的經濟復甦力道正在減弱。近幾個月來,外界對中國通縮的疑慮加劇,市場信心也隨之下滑,生產商必須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國內外需求疲弱等問題。如果消費者和企業繼續抑制消費或投資,並期望商品價格進一步下降,可能會讓生產商的處境更艱難,甚至導致價格螺旋式下跌。
彭博經濟學家指出,6月CPI零成長、PPI進一步下跌,表明中國在疫情後的復甦反彈已經失去動力,需求持續疲弱,加深外界預測央行會推出何種刺激措施來拉抬經濟。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大中華區經濟學家林嘉欣(Michelle Lam)也指出,目前的數據無疑顯示需要進一步的放寬政策,政策制定者已經在這樣做,但是以相當審慎的方式。
儘管有越來越多人呼籲北京當局採取行動刺激經濟,但迄今為止,中國推出的多數措施規模都很有限,央行6月小幅調降關鍵利率,也延長購買電動車的減稅優惠。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與一些中國經濟學家商討可能的援助措施,他強調將推出「有針對性的、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不過,這顯示中國可能不會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因為過去透過增加支出來推動經濟成長的地方政府,現在都債台高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