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打壓外企扼殺中國經濟動能 嚇跑外資Q1估銳減8成 

洪毅    2023年07月13日 22:10:00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消退後,經濟表現疲軟不振,許多地方官員因此聚焦於吸引外資,亦即在過去40年帶動經濟蓬勃發展的引擎,北京當局更將2023年訂為「投資中國年」,並針對境外資金展開招商宣傳,然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主導下,「國家安全」高於一切的路線,卻正在扼殺這股動能。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榮景,關鍵因素之一是依靠西方世界的投資與專業人才,來提高產業創新與生產力。但高盛預測,今年的投資金額將是流出大於流入,首次逆轉連續40年的成長趨勢;調研機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維茨克(Mark Witzke)的研究則顯示,今年第一季,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從去年同期的1000億美元銳減至200億美元。



 





 



報導指出,最直接的原因是,習近平國家安全壓倒一切的手段,任何事物都可能與「敵對勢力」、「外部威脅」有關的氛圍,讓投資環境變得風聲鶴唳。對中國領導人而言,在對外國企業施壓的同時,又要爭取投資,如此試圖平衡的做法充滿著風險,有可能使中國失去幫助其崛起的資金、技術、理念和管理技能。



 



今年以來,由習近平發動對外企的一連串打壓,讓西方管理顧問公司、審計公司等機構接連遭遇突擊搜查、調查和拘留行動。與此同時,「反間諜法」的修改使外國企業憂心,在中國進行包括市場調查等一般商業活動,被視為間諜的風險正迅速升高。





 





中國當前經濟形勢不佳,許多民眾轉行做外賣。(美聯社)


 



例如今年3月,美國企業盡職調查商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遭到官方突襲調查,數名中國籍員工被帶走;如鼎雲科技(Pixelworks)執行長杜泰德(Todd DeBonis)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基於國安考量,政府要求他們把北京子公司的業務獨立出來,與母公司切割才能讓子公司在中國上市。



 



外資卻步,地方政府感同身受,一名成都經貿官員透露,他剛結束旨在促進投資中國的歐洲行,卻空手而歸,「這是我20年赴歐爭取投資的生涯中,第一次連一份備忘錄都沒有簽」。



 



報導說,這種情勢只是讓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泥沼雪上加霜,由於去年防疫相關的巨額開支,還有經濟不振造成大量民眾失業,房地產交易銳減使地方政府收入減少,目前中國地方債的總額已相當於收入的120%。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