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迄今超過1年,除了使雙方蒙受慘重人員傷亡損失,導致許多平民流離失所外,更牽動國際包括能源、糧食、金融等領域的變化;但除了前線的砲火,各國情報戰在檯面下恐更形激烈,也使得素有「間諜之都」別稱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繼冷戰後再度成為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有鑑於境外勢力臥底以及秘密行動過於泛濫,奧地利最大的3個反對黨在今年春季,聯手提出將間諜行為視為刑事犯罪的改革法案,但在執政當局的刻意拖延下,這項改革卻不了了之。
報導指出,維也納是包括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在內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落腳處,也因此成為各方勢力刺探、交換情報的最佳地點,奧地利政府則在傳統上,若未牽涉到本國安全或利益,都會對各方間諜行動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
就在去年,有多名歐洲情報、外交官員表示,奧地利已然成為俄國間諜「實質上的航空母艦」(veritable aircraft carrier),凸顯情勢的嚴重性,有鑑於此,奧地利也被許多西方陣營的情報分享機制拒於門外,其中包括由27個歐盟國家與挪威、瑞士情報部門所組成的「伯恩俱樂部」(Club de Berne)。
雖然維也納當局仍有意與盟友進行整合,但其並未抓住藉由俄烏戰爭表達立場的時機,報導指出自從俄國展開侵略行動後,相較於歐洲各國累計驅逐了超過400名俄方人員,奧地利至今僅驅逐4人。目前光是在維也納一地就有超過180名俄國外交人員,且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已被各界所知利用外交身分、掩護其間諜活動的情報工作者。
對此,1名歐洲外交人員表示眼下有如「西部蠻荒時代」,各方勢力犬牙交錯,除了俄國之外,包括中國、伊朗、以色列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國都有大量特工在當地活動,美、英等國情報機構也因此必須投入相應資源進行監控。
奧地利情報史與政治學專家里格勒(Thomas Riegler)表示,俄國在維也納最重要的情報工作內容,就是蒐集各方情資,且「幾乎所有俄國駐當地機構的建築內,都有強大的衛星通訊能力」,奧國情報官員也坦承這已成為一項嚴重的問題。然而知情人士表示,目前維也納當局基本上抱持著「事過境遷」的態度,並不想積極處理這道複雜的難題,因為雖然可以透過修法,使間諜成為犯罪行為,然而立法就代表必須執法,一旦當局無法扭轉局面,「反而將落入尷尬的境地」。
Vienna was once synonymous with shady cold war intrigue. Now an explosion in undercover activity has made it Europe’s spy capital once again.
Download FT Edit to read for free https://t.co/TfP0uLHxum
— Financial Times (@FinancialTimes) July 14, 2023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