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掀起熱潮的「常溫常壓超導體」 恐是空歡喜一場?

王能斌    2023年08月02日 16:04:00

南韓研究團隊近日發表論文,宣稱已發現合成「常溫常壓超導體」材料「LK-99」的方式,引發各界熱烈討論,更帶動相關類股飆漲;然而科學界對此多抱持懷疑態度,南韓團隊成員也坦言論文存在缺陷,且在未獲共識之下被發表,許多學術機構試圖重現論文發現的努力也並未成功,最終恐是空歡喜一場。



 



美媒「Daily Beast」科技副主筆Tony Ho Tran指出,自從南韓團隊將論文上傳至預印本平台「arXiv」之後,引發了不亞於人工智慧(AI)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線後掀起的討論熱潮,更有專業人士盛讚該發現的重要性「等同於電晶體的發明」,或「人類發展的重要突破」,但事實上,這項發現似乎也是「全盤胡扯」(complete BS)。



 






 



報導引述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柯赫(Jens Koch)說法指出,常溫常壓超導體的研究,在過去已多次出現有團隊宣稱達成突破,但最後卻因為無法驗證而必須撤回的情況,因此他對此次的發現「也保持高度懷疑」。



 





 



報導表示,一般而言,電流透過金屬纜線傳送時,難免會因為電子與傳導介質的碰撞而出現損失,雖然超導體能實現無損電力傳輸,但以目前技術而言,必須在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或極高壓狀態下才能達成,因此目前僅有包括醫療領域的「磁振造影」(MRI)在內的有限運用。



 





 



目前有許多國際團隊試圖重現論文的發現,柯赫強調必須證明論文中的材料能被合成,並且具有超導體的特性,然而包括中國北航大學材料科學技電機系、印度國家物理實驗室的團隊,迄今都未能成功複製論文所描述的結果。



 



事實上,南韓團隊成員之一的李碩裴(Sukbae Lee)在7月29日就向韓聯社表示,該論文在未經團隊成員同意下,就被另一成員權英完(Kwon Young-wan)上傳至公開平台;論文另一共同作者金賢卓(Kim Hyun-tak)更坦承論文內容「存在許多缺陷」。



 





 


 



因此雖有包括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科學家葛里芬(Sinéad Griffin)透過模擬運算,指出南韓團隊的發現「理論上可行」,但Tony Ho Tran指出,由南韓團隊上傳的影片中,合成的超導體材料所展現的抗磁「邁斯納效應」(Meissner Effect)並不完整,更有專家做出該物體並非超導體的推論,因此在有進一步成功驗證出現之前,恐必須對這項發現打上一個大問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